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红楼梦》“言情”主旨、“崇女贬男”观点,以及自然随性生活态度,与儒家“重礼抑情”倾向、“男尊女卑”等级观念、刚健有为精神品质相反对立.基于《易经》哲学思想具体化解读视角的小说非儒思想研究,揭示小说非儒思想与《易经》哲学本质内涵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与原始儒家思想切合与后世儒家观念对立的原因,助益当代客观评价小说非儒思想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赤鹄之集汤之屋》《楚居》《志怪故事》《泰原有死者》等出土简牍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早期复生故事的面貌。在复生故事类型方面,中国早期复生故事可根据复生者身份的不同分为神祇精怪复生故事、先祖圣王复生故事、巫师神媒复生故事、人世凡夫复生故事四种类型;在复生主人公形态变化方面,复生者都要发生外在形态或内在机能上的变化,标志复生的实现及生命力的转移;在复生仪式方面,表现为仪式环境与氛围的营造、仪式活动的进行、仪式内容和意识的情节转化等。周期性时间要素的存在也进一步增强了复生仪式的神圣感;复生故事还表现出了强制性和被动性的特征,强调了新生的彻底及复生的偶然与稀见。  相似文献   
3.
"礼"从本质上讲是在神话思维影响下宗教仪式的变形再现,是尘界与灵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先秦儒家作为"礼"的继承者、倡导者和整合者,其体察的"礼"有诸多内容,其中最能表现"礼"之意涵并展现儒家之积极作用的是"祭祀礼"。祭祀礼完整展现了"礼"沟通"圣"与"俗"的意义,并通过对生命意识与死亡意识的仪式表达阐释了"礼"所蕴含的一种原始意蕴。  相似文献   
4.
课题组以黑龙江省理工类院校国学课程的学生学习情况为考察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分析所获数据,总结出学生在国学课程的学习中出现了学习基础较差、兴趣强度不足、认同感不高等几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探究,提出了从零开始、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激发兴趣,实效验证、加深认识等几项建议和对策,为改变理工类院校国学课程学习现状,优化教学效果,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在初始时期"乐"主要以"祭祀乐"的形态呈现,抒发的是一种宗教情感.随着文化氛围与社会环境的改变,"乐"更多的以"礼乐一体"的面貌存在.为了保持"乐"的独立性并提升其价值,儒家在"制礼作乐"的基础上将"祭祀乐"转化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雅乐","乐"便与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紧密相连,体现出儒家"乐教"理性与神性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