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袁梅所著《诗经译注》是一部颇有特色之作。译文比较口语化,译文与原诗并列,便于参阅;注释考证较为详细,提供了不少资料。但此书在注音方面问题较多。笔者翻阅了袁梅的注音,仅《国风》部份(按页码计算只占全书的2/5)就有100多处“硬伤”,那些应当注音而未注,不注就会引起误读的字还未计算在内。其错误情况也多种多样。本文就袁梅注音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略陈愚见,向著者及同道请教。一、关于音据《诗经》是先秦时期的作品。现在已经无法确知当时的具体音读。音韵学家虽然能够研究出那时期有多少韵部和多少声组,并根据音理拟测出各韵部甚至所有韵母和声纽的发音,  相似文献   
2.
<正> 汉语在中古时期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其中入声最为特殊。入声的特殊性可以从调值和韵尾两方面进行考察。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调值各不相同,但是可以归纳为两个类型。平、上、去三个声调是一个类型,它们的调值都比较长一些,有显著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叫做舒声。入声自成一类,调值短促,没有显明的变化,好象一发即止,叫做促声。  相似文献   
3.
<正> 元周德清所著《中原音韵》是汉语音韵史上一部极有价值的著作。此书反映了十三、四世纪北方话的语音概况,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是,《中原音韵》仅仅是为北曲作家们正语作词而设,不是从音韵学的角度描写当时北方话的语音系统,所以,有不少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才能看清其真实面貌。所谓“入派三声”便是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为批判地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打基础。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字词语句的讲析,切实弄清每一句话的意义。如果在讲解中能够有选择地抽绎出一些语言规律来教给学生,那就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得更快、更扎实。汉语没有形态变化,组字成句时,虚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虚词虽然不多,但是使用频率大,用法复杂多变,比较难于掌握。为了弄清一句话的确切含义,必须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给予充分的注意。本文打算对比地分析一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的“其”字,以期有助于该文的讲解。  相似文献   
5.
<正> 三假如《中原音韵》时期,北方话的入声已经如同现在的石家庄方言那样,入声没有塞音韵尾而且不太短促,韵母接近阴声各韵,调值仍然自成一类,在这种情况下,元曲作家们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