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从人文心理学基本学理取向出发,从心理主体的本体设定、符意建构和生存论处境、符意建构性心理现实,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情境中的语义建构性互动等学理兴趣和主题维度,将作为思想家和作为心理学家的拉康思想,与人文心理学理论语境进行有机地学理照应和整合,以此丰富、拓展人文心理学的当代学理框架和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2.
集体苦难记忆呈现的记忆意象及其诗学展开,其最大特征是其语义-语用机制极其复杂的修辞性。历时知觉现象场中身体性在场与缺席意象较少生动性,其修辞效果,是对主体构成叙事维度的意义操作,以消退修辞意象隐含的丰富的建构意义。集体苦难根本不涉及个人存在主义式的选择情境,特定社会与文化通过其主流话语一权力系统,以苦难记忆和表达者为代言人,为集体苦难的施予者,最后可能是该特定主流文化与社会本身,进行自我辩解和开脱。乌托邦理想的学理关联,涉及具体理想的未来现实可能性与逻辑可能性。集体苦难记忆及其学理反思,即对象话语和元话语二层面上多维度的诗学展开,不在于忆者和研究者共同的思古愁怀,亦非止于对不幸个体已逝生命的悲悼。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代心理(咨询—治疗)学领域出现的人文—实证取向的失衡状态问题,结合当代相关跨学科语境,对作为心理问题产生、呈现和理解本源的人的本体生存—意义世界进行了较全面的学理探讨,以期有助于在“体—用”主次明确的前提下回复心理学研究与实践领域人文—实证取向之间本来应有的健康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