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方古代美学始于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把对美学的思考纳入到对伦理社会哲学的整体思考中,目的是建立一个理想的城邦国家,成为西方政治美学之滥觞。数的关系的和谐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学的核心思想。他们通过探讨宇宙的和谐本质,以及具体事物和艺术的和谐,进而提出了建立一个秩序与和谐的城邦国家的政治理想。这一理想实现的前提是城邦的公民成为品德高尚的伦理主体,彼此之间依循伦理道德原则而发生社会关系,因此,其政治美学具有主体间性的属性。为了将城邦的公民塑造成品德高尚的伦理主体,他们采取了修行和教育来净化人的身体和灵魂,以实现他们建构秩序与和谐的理想城邦国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人的生存际遇的关注是萨特从事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前提.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的本真性的存在方式.在早期萨特<存在与虚无>的思想中,"注视"是人与人之问的最根本的关系.在"注视"与"被注视"的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可能是共同主体性的关系,而只能是交互主客体的关系,一种否定的主体间性关系.因为在他人的注视下,我的自为存在的超越性被他人所超越,被对象化为客体,于是,主体性在我身上脱落.为了回避这种被对象化的危险,我要求颠倒凝视关系的方向.因此,主体之间的关系的本质就是对立、冲突与危险.这就是他所谓的主体间性的"麦杜莎"情结.萨特在出版了<存在与虚无>之后,紧接着创作的戏剧<禁闭>无疑是他的这一理论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持续十年之久的"萨特热",无疑是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是启蒙知识分子借用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作为新启蒙主义的思想资源的结果。萨特存在主义学说中所建构的自由与责任相结合的新的道德主体,即能够捍卫个人的自由、尊严与权利,又心怀责任意识的道德主体,也正是我们新兴的市场经济需要培育的道德主体,然而,随着启蒙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断,"萨特热"随之迅速退潮,道德主体的成长也因此而受到了重创。当今所发生的一系列丧失道德底线的恶劣事件,使得整个社会不得不承受启蒙中断的伦理学后果。  相似文献   
4.
自萨特的著作译介到中国以来,他的存在主义理论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并一度成为国内知识界最具争议性的学说,显然,这种现象的发生与萨特著作及其研究著作的出版密切相关。本文选取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语境下"的国内有关萨特著作的出版进行研究,将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划分和归类,以凸显其时代特征,为后来的萨特研究提供一份比较完备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