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CR成像系统在钼靶乳腺摄影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R成像系统在钼靶乳腺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820例门诊、住院患者及126例健康体检者应用高频钼铑双靶乳腺机及CR系统进行计算机乳腺摄影检查,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76例,研究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特征.结果:利用CR的高检测敏感性和多种后处理功能,可清晰地显示乳腺的皮肤、乳晕、乳头、脂肪组织、腺体、悬吊韧带、血管、纤维组织.结论:CR成像系统可以实现乳腺数字化摄片,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对乳腺癌尤其早期乳腺癌的发现及诊断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近体诗中的名篇。诗的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的“钟山”确指何处?目前学界尚有争议,比较通行的说法是:钟山即今南京的钟山。笔者认为,它似乎不在南京 而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相似文献   
3.
李颀籍贯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诗人李颀,给我们留下了一百多首好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是有所贡献的。他一生仕宦不达,只做了一任新乡县尉,因而事迹未能写入国史,致使后来的《旧唐书》和《新唐书》无从为他立传。明清以来,对于他的仕历,虽也搜集了一些材料,但都语焉不详,就连他的籍贯,也还有待商榷。这都给我们研究李颀诗歌,带来了很大困难。 关于他的仕历,本文不做探讨,这里只着重谈谈他的籍贯和住地问题。  相似文献   
4.
简论李颀及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颀,河南颍阳人,玄宗开元十三年进士及第,释褐为新乡尉。他性情率直,不善逢迎,因此,长期不迁,开元二十四年便辞官归隐颍阳东川故园。以后未再出仕,大约天宝十年左右,病卒于颍阳故居。他是有理想有骨气的诗人,笃于友谊,和当时的名诗人几乎都有来往。他和王维、王昌龄、綦母潜、卢象、高适是好朋友;和大书法家张旭,隐居诗人刘方平,后起之秀皇甫曾,名宰相刘晏,交谊也很深。和万楚、万齐融、张諲、梁鍠、陈章甫、裴迪、乔琳、魏万,都有较多的来往。在当时诗人中,像他这样广泛交游是并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5.
李颀事迹考     
盛唐诗人李颀,是开元中很有影响的诗人。明胡应麟、清沈德潜、方东树都把他的歌行和王维、高适、岑参相提并论,至于七律,明七子甚至奉为圭臬。但新、旧《唐书》都没有为他立传,这就给我们研究李颀,增加了许多困难,对李颀的身世,很难得出一个完整的材料。甚至连他中进士的年代,至今也还争论不休。有人说是开元十三年,有人说是二十三年。这就必然牵连到李颀的事迹,不能不辨别清楚。  相似文献   
6.
律诗不完成于沈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诗的出现,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件大事,它以完美的形式,铿锵的语言,严密的格律,照耀着诗歌前进的道路。为后来诗人们所遵循、所继承、所发展。使唐人诗歌,在中国文学上,放出了异样光彩的,主要就是它的出现和繁荣的结果。它势力之大,远远超过了五言古风和七言古风,几乎成了诗歌的正宗,直到“五四”运动以前,盛行不衰,在诗歌史上,还没有一种体裁,能和它比肩骧首的。 律诗,是指五言律、排律、七言律和五、七言绝句而言,为了区别五七言古体诗,也叫近体诗。最先出现的是五言律诗,它开始于六朝,盛行于唐代。至于它的完成,历来都归功于宋之问、沈佺期。《新唐书·文艺·宋之问传》说:“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庚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这便是后来论者之所本。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说:“唐兴,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号为律诗,其后寖盛。”王世贞的《艺苑巵言》则更进一步说:“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知虚实平仄不得任情,而法度明矣,二君正是敌手。”这便把律诗的完成,直接归之于  相似文献   
7.
对李白从璘一事,论者的态度从来就不相同。有的责难,有的辩护。责难者,说他从逆失节,甚至说他怂恿李璘兴兵;辩护者则说他是胁迫所致,其内心是要驱敌报国的。有的说永王非逆,李白更谈不到从逆;甚至有人说永王东下金陵、扬都,是为了平定安史之乱,李白从璘是无可非议的等等。 乔象钟先生在《李白从璘事辩》一文中(载《文学遗产》增刊第七辑),评述了各种有代表性的看法,论证了有关的主要问题。对李璘称兵的性质,引用确凿史料指出:“不是一般的王位继承权的争夺,”而是“称兵割据,对当时千百万受难人民和整个民族国家来说,是不利的”。乔文还引了李白自安史之乱起,到入永王幕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