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第五次西藏人口普查资料和相关年份统计年鉴为依据,用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法对西藏自治区各地人力资本进行了估算,并采用GIS技术和灰色关联系统对各地区各行业人力资本同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其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不同,其中,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人力资本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具有较强互动性.本文在对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和信息化水平测算的基础上,对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关系的纬度和强度进行了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同上级区域相比,牧区的城镇化和信息化水平均较低,区域间的差距不止单单表现在经济绝对量和相对量上,也广泛存在于其他领域;2.牧区信息设施的完备,是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基础性保障,对城镇化进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财政科技三项费支出和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在财政收入和农牧民收入均较低情况下,牧区这两项支出的增加,却不利于发挥信息化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反而会抑制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及国际化总称为“五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及必然结果。“五化”是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不可逆转的潮流,它既体现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特征也反映了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刘巍文 《西北人口》2009,30(1):106-1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目前,部分地区甚至一些大城市的人均收入已赶上发达国家.但其总体幸福水平不尽人意。相反,有调查显示收入水平明显大幅度低于城市居民的农民。其生活满意感超过了城市居民。出现了“幸福悼论”现象。本文依据贫困牧区县的调查资料,运用ordered logit model对牧民幸福感同收入及若干非经济因素之间关系的维度和强度进行了考量。在假定牧区宗教及文化习俗对牧民的幸福感均有恒定影响的前提下,分析结果显示.牲畜数量是牧民的主要幸福源泉;牧区女性的幸福感要明显低于男性;牧民收入水平尚较低的情况下。人均年收入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牧民自身的教育投入对幸福感的提高起抑制作用:以30岁为拐点.牧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相对低于青年人;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银行对牧民家庭的贷款有助于改善幸福状况:物质条件对幸福感不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区域,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就在于此,在全国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青海省天然草地资源相当丰富,天然草地总面积约为3637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9%,草地面积在全国各省份中居第4位。凭借有利的草地气候资源,青海省分布有大量从事牧业生产的牧区,包括青海省6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全部区域,共有26个纯牧区县市和4个半牧区县,畜牧业是这些地区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6.
依据青海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2006年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岭回归、灰色关联、GIS(地理信息系统)三种分析方法,对青海省各地区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量化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等教育(中专、高中)对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大于高等教育(专科、大学本以上)的作用:而从时间趋势来看,高等教育的作用正在慢慢增强。  相似文献   
7.
依据青海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2006年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岭回归、灰色关联、GIS(地理信息系统)三种分析方法,对青海省各地区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量化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等教育(中专、高中)对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大于高等教育(专科、大学本以上)的作用;而从时间趋势来看,高等教育的作用正在慢慢增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