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年一度的英语节快到了,本以为像往年一样我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不料偏偏在这个时候老师对我委以“重任”——给全班同学拍照。“天哪,那我岂不是不能玩了?”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正不知该怎么拒绝时,老师又发话了:“身为班长,你应该多为班级作贡献,为同学们记录精彩瞬间……”“那我还有时间玩吗?还能兑换奖品吗?”老师就是老师,一下子看穿了我的小心思:“本来是参加完十个活动,才能兑换一个奖品。”  相似文献   
2.
刘思辰 《经营管理者》2013,(23):142-142
组织机构代码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部分,从出现就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文章将介绍组织机构代码发展的过程中为国民经济带来活力、现状的任重而道远和未来的前景是需要积极开拓,从成功中吸取经验,在自省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3.
4.
数字化时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乡城鸿沟演化成了乡城鸿沟和数字鸿沟的“双重鸿沟”。基于“双重鸿沟”的现实背景和框架分析了“数字鸿沟”引致的农民工“数字化贫困”及双重资本贫困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阻尼效应。农民工由浅到深五个层级的“原生性数字鸿沟”会引发“衍生性数字鸿沟”,进而形成“数字化资本贫困”。“双重鸿沟”及“双重贫困”将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产生四个方面的阻尼效应,表现为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分化效应、社会发展差异的强化效应、身份认同的排斥效应以及生活方式的固化效应。农民工“数字鸿沟”的跨越需要通过“架桥”联通工程、“搭梯”进阶工程、“填沟”托举工程、“善治”弥合工程和“赋能”助推工程,从数字化硬设施、软环境、培训、教育与赋能等方面组合施策。  相似文献   
5.
石智雷  刘思辰  赵颖 《社会》2022,42(1):88-123
本文旨在从劳动过程的视角,将不稳定就业作为一种资本积累方式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并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和企业访谈案例,结合广义倾向值匹配等方法进行经验论证。本研究梳理出不稳定就业的一般特征及其对当代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影响,并尝试从国家与资本的双重运作逻辑中去理解经济转型期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研究发现,在资本积累及劳动过程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及其不稳定就业现象。资本通过控制农民工就业流动而达成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目标,无需承担劳动者的再生产成本。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悖论:不稳定就业有助于提高农民工个体的工资水平,但是不利于其家庭成员随迁。这种资本积累方式的隐蔽性在于,所谓的农民工流动自由其实是雇主通过掐尖式用工以保证资本的利润率。不稳定就业不会提升农民工的群体性收入,反而强化了群体内部的竞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