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鲁迅和沈从文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大师.他们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极为广泛的深远的影响,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然而,由于各自的经历、文化素养、思想发展、气质个性和艺术追求等的不同.其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等方面各显异彩.对他们作一全面比较,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仅仅是一次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阿垅是“七月派”杰出的代表诗人,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贡献的优秀的诗歌美学家。他对现代诗学的研究和探讨,涉猎宽广,独具匠心,深刻有力。诸如内容与形式、灵感、想象、意境、风格、节奏、形象、语言等等,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他对现代诗歌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探讨阿垅的诗歌美学,对发展我国现代诗学,繁荣中国新诗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卓越的诗才与自觉的选择─—罗门诗片论刘扬烈许多诗人和诗评家都盛赞台湾当代诗人罗门是“诗坛重镇”、“当代中国诗坛都市诗与战争主题的巨擘”,是“在文明塔尖上造塔”的诗人。他最有“灵视”,透视力极强,能掌握永恒艺术“最内里最震撼的那刹那脉动”,又有“将太平...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天,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累、之光同志合写的《报告文学集》.这个报告文学集,共收入作品十二篇.时间从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期到1978年5月粉碎“四人帮”一年多以后;内容从描写万恶的地主庄园魔窟里受苦受难的奴隶,到奔向社会主义合作化的新式农民,再到向大自然开战的英雄儿女;从自贡盐场的人间地狱,写到鸡鸣三省的地方温暖的小旅店,写到山城  相似文献   
5.
“七月”诗派与抗战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的一个重要流派。时代孕育并玉成了这个群体。他们坚持并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道路,以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忧患意识为祖国而歌,深刻地描绘了民族的灾难、人民的悲苦愤怒的抗争,呼唤光明和春天。在艺术上不懈的追求,求真求新,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意象美与意境美的创造,朴实、明快、激越、高昂的艺术风格等等,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心灵的交流     
我们在这里向广大读者推荐台湾大学张健教授的两篇文章:《鲁迅的精神与业绩——<鲁迅全集>谷风版序》、《台湾谷风版<鲁迅全集>出版因由》,目的在于进行学术交流,让大陆学人借以了解台湾阅读鲁迅著作和研究鲁迅的一些情况。尽管不是全面介绍,但哪怕一鳞半爪,也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及其落潮时期,鲁迅以《呐喊》和《傍徨》两部小说集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石。他的小说描写的是普通人家、平凡人物和日常生活,既无顶天立地的英雄,又无轰动世界的大事件,为什么如此震撼人心,令人常读常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具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本文试图对鲁迅小说创作中的悲剧意识的由来、表现以及价值和意义,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文化氛围下,中国新诗的多向发展走向了黄金时代,产生了不同风格的诗流派:1.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新月派”:2.着重抒内心感受,强调情与智、自然律动和心灵律动相结合的“象征派”;3.借鉴外国现代诗,又结合自己民族传统而创造了诗的散文美的“现代派”;4.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而要求诗歌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革命诗歌。  相似文献   
9.
胡征论     
胡征是一位知名的老诗人,又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多年来,还没有人对他的创作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笔者不揣浅陋在这里作一次初步的尝试。 (一) 抗日战争时期是诗人胡征诗歌创作的第一阶段。他生活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延安,作品自然以抒写根据地的生活为主,反映了陕北人民和各种工作人员正满怀信心地劳动和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争取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贡献一切力量。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生写诗不多.但他的诗,含义精深,技巧园熟,战斗性很强,是革命斗争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锐利武器,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艺术珍品.在鲁迅的诗作中,政治讽刺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已发现的鲁迅诗歌共五十六题七十一首,讽刺诗即占二十八题三十二首).这些讽刺诗,是一个伟大战士在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下,在反迫害、反“围剿”斗争中,奋勇冲杀的真实记录.在国民党反动派法西斯的黑暗专制和白色恐怖下,“为了杀开生路,消灭敌人,鲁迅不得不“借着笑的幌子”,哈哈地吐出胸中的“闷气”.这种“含泪的微笑”,深藏着对敌人的极度仇恨和蔑视,饱和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他的讽刺诗,立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现实,总是作为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而出现的.它是刺向敌人的匕首和投抢,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一面战斗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