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美学是德国美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学术关怀的重要维度.城市作为社会的符号和缩影,几乎纵贯本雅明一生的学术研究.本雅明以城市文本作为批评策略,瓦解叙事意义;将城市看作独特的现代性方式,以拯救现代“震惊经验”.他的城市美学在当今的城市文化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狄更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消解精英意识、颠覆既成叙述模式和传统审美原则,其小说打破了等级制度对人们行为、语言、姿态、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束缚,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狂欢式场景、狂欢化语言风格、狂欢化人物形象等狂欢要素在其作品中屡见不鲜。通过狂欢化的描写和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狄更斯全面讽刺、揶揄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现实,艺术地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阴暗面,同时体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寄托了作者对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4.
媒介生态变革已形成了官方媒介与社会媒介并行的传播格局,这两类媒介信任如何影响政策遵从是传播学和公共管理的新议题。基于3846份问卷调查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官媒信任与社媒信任对政策遵从的影响呈现差异化的双通道模式:官媒信任可以直接提升政策遵从意愿,也可以通过政策认同、政策获得感间接提升政策遵从意愿;社媒信任不能直接影响政策遵从,而是通过政策获得感间接提升或通过政策认同间接降低政策遵从。两者的共同点是,政策评价在两条路径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政策获得感都具有强化政策认同进而提升政策遵从的作用。两者的区别在于,政策评价在社媒信任与政策遵从的关系中是完全中介作用,政策获得感与政策认同具有相反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为例分析,认为新《立法法》颁布前,市级地方立法权主体所制定的多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没有出现扩张自身权力的倾向,但突出了更多城市对地方立法权的迫切需求。提出新《立法法》给地方扩权留下了空间,并且没有明确"较大的市"之含义;《立法法》的修改使我国地方立法权面临的问题,从对立法主体资格的限制转为如何对地方立法权进行规制;未来市级立法主体的权力放开,需要把握尺度,并且配套相应的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国内狄更斯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国内狄更斯小说研究可以从总体研究和主要作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总体性研究主要体现在创作思想研究、创作艺术研究、比较研究和翻译传播研究等四个方面。对狄更斯小说的分析和解读则主要集中在《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等小说上。与国外狄更斯研究相比,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研究内容存在重复现象;研究范围较为狭窄;研究程度不够深入。因此,需要加强学术史的研究和更多地翻译、引进国外狄更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组织了一次面向图书馆读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调查,以对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征询了广大读者和图书馆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古罗马的保民官制度是古罗马帝国政治体制中独具特色的制度。平民保民官在限制贵族特权、保护平民利益和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民官制度为当代国家所传承和发扬。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民官制度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据具有某些共同之处,借鉴其积极方面,有助于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9.
刘白 《决策探索》2014,(19):11-11
官员子女"吃空饷"的新闻曾在一段时间内密集见诸报端,引起公愤。但现在看来,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据媒体报道,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仅河北、四川、河南、吉林四省已清理10万余"吃空饷"者。  相似文献   
10.
狄更斯以睿智深邃的眼光洞察历史的面貌,从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事件中汲取艺术素材,创作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作品,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其目的是展示干预现实的一种创作态度,并藉此折射社会历史状况。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的作家,狄更斯没有放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探询,他对人生和历史的激情抒写,心系国家的忧患情怀,以及主体在突破、探求和审已中的反思意识与超越精神,都是其历史意识的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