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美汉学界的《沧浪诗话》研究在主体构成上包括华裔族群和本土学者两个群体。华裔族群的代表人物是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欧阳桢等人,本土学者的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林理彰,美国的宇文所安、费维廉等人。整体上看。华裔族群的研究凸显出如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影响研究,包括严羽诗论对前代文论的承传及其对后代文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影响;二是对严羽诗论系统中“以禅喻诗”批评方法及“兴趣”、“妙悟”等概念进行了阐释:三是方法上移西释中和中西对话并用;四是注意吸纳中国和日本“严学”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承继了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传统,提出了"身世之感通于性灵"的寄托理论。他强调性灵与寄托的浑融合一,提倡来自性灵,不能自已,自然流露的寄托。况周颐寄托论是以性灵为本的,它与常州词派寄托理论同形异质,是对常州词派寄托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况周颐是晚清词坛上堪与王国维相媲美的词论家,其论词要旨为"重拙大"."重拙大"涉及词格、用笔、立意诸多方面,是言意技法浑融而成的一种审美尺度.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多元复杂的状态,和其他理论范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体系,不断吸收圆融并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4.
从非我化到情感化--论宫体诗与宫怨诗抒情范式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麟 《江汉论坛》2004,(2):100-103
官体诗与官怨诗的抒情范式体现出明显的不同.情感内质、抒情身份、审美趣味、情感层次的差异奠定了两种范式的具体内涵.宫体诗因为主客体之间处于相对自足状态,可称之为非我化型,而官怨诗则因为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谐和融合的关系,可称之为情感化型.  相似文献   
5.
刘红麟 《云梦学刊》2010,31(6):100-104
晚清四大家既是传统词学的结穴,又是近现代词学的开端。他们主盟坛坫,转移风会,其承前启后、开拓推衍之功,功莫大焉。他们不仅以其创作实绩、词学思想及词学活动,推动了晚清词学之复兴,为千年词史作了璀璨之结局;同时又奖掖后进,为近现代词学组建了一支生力军,从而为文体陵替中词延一线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6.
彭丹华  刘红麟 《云梦学刊》2013,34(2):52-55,63
刘石林生长于汨罗,长期担任汨罗屈原纪念馆馆长,怀着对屈原的深厚情感而潜心于楚辞研究,出版专著《汨罗江畔屈子祠》,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他的楚辞研究以屈原与汨罗为中心展开,将屈子祠管理与屈原研究相结合,将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将屈原研究与汨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相结合,涉及到屈原遗迹、屈原作品、端午风俗等方面,观点时常能出新意,予人启迪,充溢着田野考古的芬芳,形成了屈原研究的显著特色,也为宣传屈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红麟 《云梦学刊》2014,(4):135-140
古代文学既是文化载体,也是文化结晶,这种文化品性决定了古代文学教学过程是文化的过程,决定了古代文学教学具有文化传承、安顿生命、审美建构、文化凝聚的功能。为实现这种文化功能,必须改变当前文化失落的现状,树立人文化人的教学理念,设置人本化活动化课程体系,建构文化应用型实践体系,采用多元的综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晚明小品折射的文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麟 《兰州学刊》2008,(9):176-178
从某种角度来说,晚明小品是晚明文人心态的一面镜子,轻灵的小品可以折射出变乱纷呈的晚明文人复杂多样的心态。异端倾向、末世情怀、自娱心态、遗民心绪,依次展现了晚明文人丰富而真实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9.
悲剧性时代与悲剧性人生孕育了晚清词人王鹏运的悲剧意识。他的悲剧意识在悲剧性时代与人生中滋生、衍变 ,相应地影响了他的词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刘红麟 《云梦学刊》2009,30(4):56-62
罗敏中先生是楚辞研究的知名学者,尤以创新思维见称。他的专著《屈骚与宋代爱国文学》是一部阐微抉幽、新人耳目的力作,以其三大创新成果、两大著名论点活跃于学界,推动了学术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