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践—认识"活动的结构系统中,主体乃是首要的、居于中心地位的要素;客体则是主体认识、改造,从而使其满足自身需要的对象.但是,主体只有借助于工具(实践工具和认识工具)才能认识、改造客体,从而使其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实践—认识"活动包括主体、客体、工具这三项基本要素.这三项基本要素是构成"实践—认识"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框架,并预先地决定着"实践—认识"活动的水平和规模.  相似文献   
2.
1978年以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我国哲学研究的繁荣。哲学界不少同志已不再满足于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作一般性的概要武的论述,而开始尝试深入分析研究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及其结构。关于实践本身究竟由哪些要素构成,我国哲学界主要有以下三  相似文献   
3.
主体是近现代各派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谈论有关实践和认识(亦即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问题,便离不开谈论“实践一认识”活动的主体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十分重视和强调主体在自己整个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同时这种重视和强调又是完全科学的。只有正确理解主体概念及其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解决哲学、特别是认识论中的其他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主体概念的科学涵义作一番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有些哲学书上把一事物(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向他事物(新事物、新矛盾统一体)的转化,也说成是“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首先,与一事物内包的两个矛盾的方面不同,新、旧事物之间并不构成一对矛盾,它们虽然有承启关系,有历史的、必然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与旧事物内部两个矛盾方面之间的“联系”(统一性)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旧事物并不同时存在,并没有现实的互相依存的关  相似文献   
5.
1978年,在邓小平和他的战友们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国发生了一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想解放运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开展,不仅推倒了阻挠纠正“文化大革命”种种错误、阻挠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向前发展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还使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恢复和重新确立。从而继30—5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第一次大发展之后,正式揭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第二次大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近来报刊上有些文章提出,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不属于矛盾的统一性范畴。我们认为,这个论点非常重要。把这个论点完全弄清楚,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如果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不属于矛盾的统一性范畴,那么它究竟是一个独立的范畴呢,还是属于别的什么范畴?它或者它所归属的范畴在对立统一规律中又有着怎样的位置?这些文章尚未谈清这些问题。我们拟接下去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是谈一谈矛盾的转化有着不同的形式,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矛盾的转化又有着相互联系。这样,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不属于矛盾的统一性范畴——而属于矛盾的转化范畴——的论点,就会变得易于理解;进而整个说来,矛盾的转化范畴在对立统一规律中有着怎  相似文献   
7.
<正>199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只有认真学好这个理论,弄清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的由来及其在全党和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才能在这个理论的指引下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这更重要的第二个飞跃,是如何实现的呢? 要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更重要的第二个飞跃,必须经过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这两个中间环节。实践方案的制定以实践目的为主要根据;而实践目的的制定,又有着双重的依赖性:一是依赖于主体自身的需求;二是依赖于主体现有的理性认识。本文试就实现第二个飞跃的两个中间环节及实践目的的制定的双重依赖性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恩格斯曾反复指出,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这都十分明确地把事物的运动摆在辩证法研究的起点和中心的位置上。恩格斯的这个思想是一贯的。他把“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的观点,称为“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把“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思想,称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他要求人们在研究工作中始终从这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出发。恩格斯还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起来,指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主要是把事物当做一成不变的东  相似文献   
10.
在讲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时,我们的哲学教科书总是说: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本文拟谈谈这个问题在论证上的逻辑混乱。 (一)论证中的逻辑混乱主要表现在:人们对问题未作全面的研究,从这个角度、在这个意义下论证同一性是相对的;又跳到那个角度、在那个意义下论证斗争性是绝对的。然后宣布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也就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而我的看法则是:你既然在这个角度、在这个意义下说同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