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汉魏之间的文学史和思想史构成一种互动,其结果是古典抒情诗在知识系统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以拟代诗为核心探究魏晋文体论和文人论的内涵,指出一般所谓的"人的自觉"是文人集团自我意识形成的标志,不应该局限在近代人文主义观念下理解,而"文的自觉"是特殊的文人生存空间的符号化结果,拟代则体现出文人对自己已经历史性置身其中的空间地适应;在赠答诗的分析中进一步涉及魏晋文学空间拓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卫晓辉 《唐都学刊》2000,16(3):98-102
文章论述了我国文学从先秦到新时期女性意识发展的历史轨迹,从人身依附走向个性解放、阶级解放,社会解放再到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构成了一条总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卫晓辉 《唐都学刊》2001,17(4):10-11
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这一命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基石和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从拆除被典律化所束缚的陶渊明形象开始,指出陶渊明建立了一种复调叙述结构,并分析了其创作的类型和陶渊明作品内部的众声喧哗现象,认为陶渊明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转型期的标志性诗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