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狂人日记》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大胆采用写实与象征相调和的方法。象征和理想紧密交融,象征又做到含蓄和明朗的和谐统一,也是《狂人日记》的突出特点。小说充满深切的哲理意味,使心理刻画具有凝重深沉的格调。对鲁迅自身的灵魂袒露和潜意识的表白,也是值得人们深深品味的一个特点。在体式上,《狂人日记》采用日记体,各个章节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完美无缺的整体。从艺术风格的角度而言,《狂人日记》树立了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的楷模。  相似文献   
2.
鲁迅以他对新文化运动的杰出贡献,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地位。鲁迅以他在反封建运动中冲锋不止、所向披靡的战斗实绩,奠定了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界中的地位。鲁迅也以他超凡脱俗的伦理思想和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给人们带来了伴着崭新的社会人生而出现一种崭新的道德面貌、“精神文明”的希望。他的“严酷”的道德修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是留给中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鲁迅的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效法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革命导师马克思毕生不仅专门研究政治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而且自青年时代起就酷爱文学,他读过大量的文学  相似文献   
4.
属于社会意识领域的道德与同属于意识形态的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交互的作用”(恩格斯语)。对于这个“天然联系”和“交互作用”,鲁迅曾从古今中外等角度入手,进行过多方面的考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鲁迅说过:“诗文也是人事”。(《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洒之关系》)  相似文献   
5.
爱情—婚姻—家庭关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社会形式之一。家庭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鲁迅把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方面的问题,作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她对封建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否定,并结合自己切肤之痛的感受,剖析了封建伦理纲常造成的“种种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一个崭新的家庭伦理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道德的“利益”原则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鲁迅曾说过一段被人们认为是“道德定义”的话:“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能有存在的价值”。这段话真如人们所说,是对“道德这事”的精确“定义”?笔者不敢苟同。但是,如果允许暂时避开这段论述的特定背景和局限不论,那么,我们认为,这段话至少可以作为认识鲁迅伦理思想的一把钥匙。开宗明义,在鲁迅的论述中,这段话是首次把“利益”的原则引入“道德”范畴之中的,或可视作“历史唯物主义”的胚芽。道德作为一种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主张“拿来主义”的,他的这一主张,针对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遗产,当然也包括传统伦理思想遗产在内。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在伦理思想方面所接受的影响是多元的,既有西方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又有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这些影响加上鲁迅在战斗实践总结出来的思想理论,才构成了鲁迅丰富的伦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存诚去伪,是鲁迅所倡导的一个基本的道德准则。在鲁迅伦理思想中,这条准则获得了强调性的意义。以历史的观点透视,作为伦理原则之一的“存诚去伪”在鲁迅那里,获得了它的全面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比较文学是进行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关于比较文学的确切含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尚无一致的定论。一般认为,分析、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语系之间相似和相异的文学现象及其相互影响,从其异同或联系之处探求艺术的某些规律,是比较文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史志谨 《唐都学刊》2004,20(5):130-134
《狂人日记》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大胆采用写实与象征相调和的方法。象征和理想的紧密交融,象征又做到含蓄和明朗的和谐统一,也是《狂人日记》的突出特点。小说充满深切的哲理意味,使心理刻画具有凝重深沉的格调。对鲁迅自身的灵魂袒露和潜意识的表白,也是值得人们深深品味的一个特点。《狂人日记》采用日记体,各个章节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完美无缺的整体。从艺术风格的角度而言,《狂人日记》树立了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