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秧歌舞蹈是中国北方汉族的民间舞蹈文化区的主体,以北方旱作文化为代表,属于黄河流域文化中心的农耕文化类型。秧歌亦是山西传统民间舞蹈中数量最大,样式最多,流传最广的一个种类。踢鼓秧歌是广泛流传于山西晋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秧歌舞蹈,是山西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每逢新春佳节,元宵灯会,村村县县都要闹踢鼓秧歌,白天多在街头、广场表演,有的结合春节拜年和慰问,到门口、院落表演,晚上有的跟焰火活动(先表演,后放焰火),有的找有旺火的场地活动。男女老幼,围观雀跃,通宵达旦。一、踢鼓秧歌的表演特征踢鼓秧歌是融舞蹈、武术、戏曲为一体的民间艺术,以粗犷、刚劲、稳健、风趣等艺术特点深得老百姓的喜爱。从它的名称来看,“踢”是指舞者的腿部动作,“鼓”是指舞者所使用的道具,因舞蹈主要以脚踢鼓而舞,故而得名。但由于民间舞蹈的流传发展,为了舞蹈的方便,演变至今,身不背鼓,手不抓鼓,踢不见鼓,鼓与舞已经逐渐发生了分离,如今的踢鼓已经无鼓可踢,成为锣鼓点的伴奏。踢鼓秧歌的表演角色有:净—落毛,生—鼓子、疯公子,旦—拉花,末—大脚婆、货郎、先生,丑—和尚、赖老婆。其中,“落毛”、“疯公子”、“大脚婆”、“先生”、“货郎”、“和尚”、“赖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