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价值观与态度和人类行为的情感因素有关。我们的行为总是倾向于某些方式,据此可以看出,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许多因素会影响我们价值观的发展,其中包括家长、宗教、同辈群体、传媒和其他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避免用某种方式传授价值观。正如考克斯(Cox,1994)所指出,价值观的基本问题不是它们要不要教,而是怎样教最好。贝叶(Beyer,1997)也指出,教师是道德行为人,他们要么公开宣扬某种价值观,要么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会向学生明确宣布“严禁考试作弊”,“不准打架、斗殴”,用体态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向学生表达一些其他的价值观念,如守时、学术成就、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赖安和库柏(Ryan&Cooper,1998)认为,当一个人成为教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随心所欲的自由。从此以后,他们就会注重自己的道德行为,例如,他们可能会讽刺学生、怒斥学生,但同时又会有一个度,不会做得过火。  相似文献   
2.
“君子不器”作为私学课程的意义指向,以其意象性的目标和价值表述方式分环勾连出孔子私学课程图景。“君子”是“民”经过教化后的理想状态。“区以别矣”“不多也”“上达”是构成“不器”的材料。“不”展现出学生的可塑性,表现在“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和“勇者不惧”三个方面。在“君子不器”的传承与延续中可以开掘出对今天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课程设计上的封闭性,导致教师缺少开发课程资源的机会和能力,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问题、困惑、理解、智慧、意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丰富的素材性课程资源通通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