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感悟式批评强调灵感、想象、即兴、直觉,这与以自由、浪漫、超越、灵性的巴蜀文化传统在精神上不谋而合。新时期以来, 出版业的振兴、文学创作高潮迭起,与之对应的是文学批评的热度持续,但此时的文学批评开始大规模引进建立在西方哲学、 社会思潮理论背景上的批评模式,而更具中国传统的感悟式批评却越来越受到文学批评界的忽视,巴蜀文学批评的发展显然 也受此影响。那么在当代巴蜀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将感悟式批评融合在自己的文学批评实践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 题。从中国古代文学的感悟式批评中获取灵感,阐释其对当代巴蜀文学批评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大陆与台湾女性诗歌的发展正好契合了女性解放和女性觉醒的社会思潮。女性的人格建立;身体书写所引发的女性角色确认;女性爱的延伸和升华,无不显示两岸同根同源的女性诗歌既有同质感应,又有异质变奏  相似文献   
3.
张新泉的《鸟落民间》以其个性化的思索、体验、良知、情感 ,通过一种叙述的、口语化的平易诗语 ,执著地指向民间大众 ,指向普遍的人类精神。这种源于个人经验又充满对大众人生问题普遍性关注的创作 ,显示了诗人对以往诗歌诸潮流的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