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综合类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历史上,我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时而和平相处,时而兵戎相见,这种时和时战的民族关系孕育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在这种民族关系的作用下,湘西苗族地区于明代产生了一道曾被称为小长城的御苗边墙。这边墙,是三百余年来湘西民族关系的晴雨表,它既反映了民族压迫,也反映了民族间相互接近的发展趋势。本文就边墙产生的历史背景、工程嬗变轨迹与职能作用阐述管见。 1 明王朝开国不久,便派兵到西南各地镇抚少数民族。洪武七年(1374年),明王朝确立了“征调则统于诸将,事平则散归各卫”的军事制度,随后即兵伐湘西苗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六十年的新西兰人艾黎说:“中国有两个美丽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长汀,一是湖南的凤凰”。 凤凰县地在夏商时期属荆州南境,周时为楚之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隋属沅陵郡,唐初属锦州,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属麻阳县,垂拱二年(686年)立为渭阳县,不久废为蛮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属招谕县,神宗熙宁八年(1705年)属麻阳县。在唐以前凤凰县地分为上下五峒,上五峒为生苗界,下五峒为熟苗界。到了元朝,五峒  相似文献   
3.
古代聚居在黔东北万山、铜仁、松桃与川东南秀山、酉阳,以及湘西广大地区的苗族,自隋以后逐渐形成在服饰上的崇尚红色的特点,并把这种特点保持到清朝末期。于是,这部分苗族便得了“红苗”的他称。红苗不仅都使用苗族东部方言,而且风俗习惯也相同。关于它的来源,目前有西来说、土著说、北来说等三类。在这里,笔者试图从红苗的风俗来探讨它的族源。1 有一个红苗广泛流传的故事叫“官母犬父”,有的学者把它称为“神母犬父”,苗语是叫“乃拐玛苟”。这个故事的前半部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所载的盘瓠故事,可以说同出一辙。官母犬父故事在红苗中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4.
乾嘉苗民起义加快了民族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嘉苗民起义,是苗族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反抗民族压迫的武装斗争,清王朝曾调集七省十八万军队竭力镇压。乾嘉之战当时确实给苗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从民族发展的大趋势考察,又是这场战争逼使统治者改变治苗方略,从而加快了民族融合步伐,促进了苗族社会的发展。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当她属九黎部落时,最早进入我国的中部地区,曾战胜后向中部推进的炎帝部落。“啄鹿之战”,九黎被联合起来的炎黄两部落击败,于是苗族开始了她那悲剧性的历史:战争一失败一迁徙一开拓,周而复始。澳大利亚史学家格迪斯有这样的评述,“世界上…  相似文献   
5.
边城凤凰的历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县,因其地理上“南衔楚尾,西接黔边”,军事上扼西南苗疆之咽喉,为辰浦泸麻之屏障,”历史上曾是“边陲重镇,”于是有“边城”之称。  相似文献   
6.
居住在湘西、鄂西、川东南、黔东北的苗族,在古代因服饰崇尚红色,曾被汉族学者称为“红苗”。准确地讲,此称应无褒贬色彩。本文以这些操东部方言(也称湘西方言)的苗族为述说对象,为标志简明扼要,放沿用红苗这个概念。红苗将迈占中国苗族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以它的姓氏进行探索,有助于我们了解它的风俗,以及由此窥视整个苗族的发展脉络。一位哲入说过,人们是不了解的就是他最熟悉的东西。姓氏涉及每一个入,可我们对它却不甚了然。张克采在《中国风俗史》中写道:“姓者生也,所以明世系而别种族也。氏者犹家,所以表家门也,故一姓…  相似文献   
7.
1 我国为数不少的古代文献,都有苗族在历史上曾有过犬图腾崇拜的记载。晋干宝《晋纪》曰:“武陵、长沙、卢江郡夷,盘瓠之后也,杂处五溪之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称:“今武陵夷即盘瓠之种落也”。隋黄闵的《武陵记》载:“武陵蛮七月二十五日祭盘瓠”。唐《元和郡县志》道:“辰,蛮夷所居也,其人皆盘瓠子孙。”宋朱辅《溪蛮丛笑》说:“五溪之蛮,忤盘瓠种也。”《大明一统志》载;“辰之沅陵,壤杂苗僚,祖皆尊盘瓠。”盘瓠故事始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其后记述盘瓠文化的古籍就屡见不鲜了。从盘瓠故事的内核来考察,这些记载亦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为武陵蛮中一些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确实有过犬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