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正确描写复句的结构,我们主张在语法研究中使用一个新的术语——复合结构。 复合结构是现代汉语里客观存在的一种基本句法结构,是构成复句和复合短语的一种结构方式。确认并深入研究这一基本句法结构,不仅有助于廓清有关复句的各种错误认识,对  相似文献   
2.
方言音系自动整理系统——“FYCL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YCL系统”全名为“方言微机处理系统”,是专为处理方言语音资料、整理方言音系、探讨方言语音发展规律而设计的一个微机应用软件系统。它在汉字——音标磁盘操作系统"HY—DOS’以及“C—dBASEⅢ”支持下运行。这一系统目前已在IBM—PC/XT微机上实现。它亦可适用于IBM—PC/XT的各种兼容机。  相似文献   
3.
"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和“行政权”是构建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学者们加强对它们的研究,其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自明的。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对于行政法学中的其它范畴而言,“行政”和“行政权”得到的关注更多,这种关注除了行政法学者之外还有行政学学者、政治学学者、社会学学者等。尽管学者们有关“行政”与“行政权”的认识有一定的共同性,但由于立足点、观察角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两个范畴在学者们的眼中又有各自独特的具体内容。在综述行政法学者关于“行政”和“行政权”讨论现状的基础上,我们也简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古人论文,常以“气”作标准。“文以气为主”,曹丕《典论·论文》中以气衡文的这句名言,历来为文论家们所称引,被他们视作评价作品的一根重要标尺。古人所谓“气”,常常可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指作家本身俊爽超迈的品格修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要求加快文字改革工作进程的呼声已越来越高。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通讯、印刷和情报检索等工作自动化的迫切需要,已把实验和创制拚音文字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方快汉字的彻底改革势在必行。科学技术的春天,即将使文改工作进入一个繁忙的耕耘和播种季节。 早在一九五一年,毛主席在谈到汉字改革  相似文献   
6.
"睡觉"考     
离合词"睡觉"的语源义本为"睡醒",但其词义后来却向反向发展,演变成了"进入睡眠状态"(即"睡眠行为").这一变化经本文考证始于明代.变化产生的原因则主要是出于误用.表示"睡醒"义的"睡觉"在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的读音与随后出现的表示"睡眠行为"义的"睡觉"的读音完全相同,就是二者前后联系的重要证明.  相似文献   
7.
湖南方言语音相关度计算与亲疏关系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湖南各县市方言语音特征数据库 ,并利用数据库计算出各县市方言相关系数 ,利用相关系数进行方言亲疏关系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湖南方言可以分为西南官话区、赣语区、老湘语区、新湘语区四个大区 ,客家话区和湘南土话区没有明显聚合成片 ,少数方言点的区属与已被接受的区属结论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所谓使动双宾语结构,是指一个动词在用作使动、带有使动宾语的同时,又用作一般动词,因而另带有一个受事宾语的那种结构形式。例如: (1)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僖公二十七年)此例中的“饮之酒”,意思是“请他们喝酒”。其中“饮”既用作使动,带有使动宾语“之”(指代“国者”),又用作一般动词,带有受事宾语“酒”。这就是所谓使动双宾语结构。 使动双宾语络构在《左传》中出现较多,全书共约三十例。因此,它是《左传》中的一  相似文献   
9.
试论双关与歧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关是利用言语的歧义现象构成的一种修辞格。对于双关与歧义之间的这种联系,一般修辞学著作往往囿于学科的界限而很少涉及。个别讨论歧义的文章虽然间或也拿它们来进行对比,但那常常是因为论者对此持否定看法,想以此说明二者的区别。为了深入揭示双关辞格的构成原理,这里有必要专就这个问题来进行一番讨论。 下面拟将全文分为三个小节:  相似文献   
10.
“者”是古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虚词。由于它在主要用法上别具一格,人们对其词性及作用的认识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者”发展到中古时期,还分别充当了结构助词“底”和指示代词“这”之直接语源(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这就更使这一特殊虚词在汉语发展史上被蒙上了一层历史迷雾。为了廓清这层迷雾,进一步弄清“者”的特殊用法形成的来龙去脉,为了准确把握其词性的前后嬗变经过和规律,这里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者”作为虚词的由来和它早期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