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数字乡村建设是建设数字中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厘清数字乡村建设的动力来源是有效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要义。从当前实践来看,我国正处于外源型模式的数字乡村建设初级阶段,具有短期内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的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可持续困境。随着乡村振兴制度设计的不断优化和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数字技术普惠效应的充分释放,内生式发展逐渐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创新方案。有别于“外源型输送”的发展模式,“内生式发展”模式更注重内生力量的激发,但同时“内生式发展”模式存在着“动力黑箱”的梗阻。未来要可持续地建设数字乡村,应该发挥外源和内生模式的联动作用,从筑牢乡村的硬件基础、培育数字乡村共同体、优化制度设计理念以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打造外源与内生耦合的建设图景,为实现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方案。  相似文献   
2.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内在构成要素,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数字乡村是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和治理的价值取向与行动指南。通过构建数字乡村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理念结构过程目标”的理论图式,对数字乡村治理进行逻辑阐释。理论分析认为,数字乡村治理在理念上实现了从机械到智慧的升级,在主体结构上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协同,在治理过程上体现了从碎片到整体的智治,在治理目标上体现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当前,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治理理念、主体结构、治理过程及治理目标的脱嵌,从而使得数字乡村治理的方向受缚、行动受阻、整合受限、转型受挫。为了更好推动数字乡村治理,应实现不同维度的再嵌入,提升数字乡村治理的绩效,需要从理念重塑、结构优化、过程升级和目标同频4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提升乡村治理绩效,实现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束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开“后门”的隐性膨胀历程,迈入了走“前门”的规范发展阶段。相应地,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也经历了从冷门到热门、从主题分散到核心聚焦的演化历程。回顾“危机后”的研究历程,有利于准确地展望“风险下”的研究趋势。基于此,主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统计,绘制知识图谱,识别研究热点,分析前沿演变,展望研究趋势。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是对债务发展现状的关注和回应,债务实践长期处于解决旧问题和出现新问题的循环中导致了研究数量持续处于增长、回落、再增长的往复中。研究成果丰硕,研究主力多为与“债务”主题直接相关的财经类高校学者,研究学科集中于经济、金融、财政等学科。研究主题众多,呈现“嵌套结构”特征,内容聚焦于债务内涵、主体、风险、成因与对策等。研究长期处于热门状态,研究热点或与现实问题密切相关,或与国家政策高度耦合。研究前沿不断变化,但风险问题贯穿研究始终,各类风险和危机频繁成为不同阶段的前沿问题,隐性债务和金融风险是最新的前沿问题。未来要加强债务研究的多学科性和融合性,公共管理、政治学、法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