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上层建筑定义的讨论中,许多论者总是从社会形态的总体去考察上层建筑,让其内涵既适应阶级社会又适应无阶级社会,让其外延既包含原始社会又包含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即是说,上层建筑是任一社会形态都有的。在目前的一些哲学教科书中,也是这样的观点:从古到今,人类社会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2.
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从教育的动机和效果来看,可分为有意教育和无意教育两个方面。有意教育就是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主观意向、教育目标,以使受教育者定向发展,成为一定类型的人。在进行有意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环境以及教育者本身诸如情感、气质、语言、体貌等因素所施于受教育者的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力中,劳动工具是重要的因素,马克思把它看作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也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在生产力的研究中,劳动工具的研究也应放在重要的位置。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否认生产力的能动性,只是从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去说明生产力,忽视了生产力包含的社会属性,因而也否认了劳动工具自身的系统性及其内在联系。只强调人对劳动工具的使用和创造,而看不到工具对人的生产活动的制约。因此,必须重视对劳动工具的社会性质的认识。搞清楚这一问题对于正确地理解生产力标准,发展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意想就劳动工具自身包含的二重性质及其发展过程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