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平衡,制衡是中国管理文化中的精髓。孔子崇礼是用礼去平衡“礼崩乐坏”,老子认为“天之道”是平衡的,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是典型的心理平衡,《孙子兵法》强调“立于不败之地”就是保持与敌平衡的状态.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说更是体现了循环制衡思维。中国古代有些制度如廷议制、封驳制、言谏制等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臣子用统治者所尊奉的天命、礼教、先圣先君等约束统治者,也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企业的内部与外部都存在着制衡机制,企业在发展战略、各方利益、用人、激励等各方面管理中都要考虑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无为”是顺应事物的规律做事,让事物按自身规律自行运转。但自行运转时间长了,同于己的事物会发展,异于己的事物也会发展,“良”与“莠”同时壮大,壮大了的“莠”必然造成管理中的障碍。另一方面。“元为”是决策权下移,下移后的决策自然从决策者自身利益出发,很难让其长久做出有利于全局的决策。因此.为“无为”.必须先要“有为”。在“有为”确立的前提下。为“无为”。才能达到“无不为”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简报的结尾,往往既是结尾同时又是简报主体中的一部分.写简报时,可不必过多考虑如何结尾,应多考虑如何写主体,主体写好了,简报也就结束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