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般认为《水浒传》最初的本子应是宋江等在梁山泊聚义后便受招安,接着就以征方腊事结束。到嘉靖年间,郭勋翻刻时插入了征辽一段。万历年间,社会上小说流行,一些书坊竞相出奇制胜,又平空增添了征田虎、王庆二段故事。杨定见根据当时流行的各种闽本(有一百回、一百十五回、一百二十回)改编成新的一百二十回本,比较完整密合。此后不久又出现了金圣叹的七十回本。金圣叹自称得到“古本”只有前面七十回,断言为施  相似文献   
2.
清代乾嘉学派是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术流派。关于它的产生原因和历史作用,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五十年代,批判胡适和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史学界曾对乾嘉学派做过评价,认为它是清朝统治者政治绝对专制,采取文化高压政策的产物;论其作用,则贬多誉少。六十年代,有人针对当时史学界出现的一些议论,又把乾嘉学派端出来批判一番。今天,在学术领域内贯彻实事求是精神,回过头去看看以往的这些文章,不免使人感到有重新探讨的必要。因此,去年九月在北戴河举行的清史学术讨论会上,这个问题再次提了出来。尽管目前大家的观点还不径相一致,分歧甚大,但只要展开讨论,认真分析,求同存异,逐步深入,是可以取得比较公允的结论的。这里我想简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作为引玉之砖,就正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3.
古典名著《水浒传》,在我国可说是家喻户晓,老幼尽知。然而,这部优秀文学作品的成书年代和作者,我们至今还不能确切地知道,这不免令人遗憾!但是,在我看来,《水浒传》当成书于洪武四年到十年(1371—1377)之间;其作者并不是元人施耐庵,而是罗贯中。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加以探述,不妥之处请行家们指教。  相似文献   
4.
孙武是我国春秋年间的大军事家。他的祖籍乐安在今何处?历史文献没有明确记载。60年代初,郭化若同志首创惠民说。郭老当初指“惠民地区”,这不能说错。但今研究孙武的学者迳直以为春秋乐安即今惠民县,这就很有进一步考证、研究之必要。笔者从事历史地理工作,在所接触到的史料中发现,春秋齐国乐安地面主体在今广饶县境,认为在今惠民县是不能成立的。鉴于孙武及其著作《孙子兵法》在当今的影响越来越大,我感到有必要把这个问题辨析清楚。  相似文献   
5.
十三年前,江青、张春桥和姚文元合伙炮制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以下简称姚文)。这是江青等人阴谋结帮篡党跨出的重要一步。姚文刚出笼,立即遭到学术界的批评和抵制,大家对它那种曲解人意、栽赃诬陷的手法极为愤懑。姚文把“退田”说成是在鼓吹“单干”;“平冤狱”说成是对无产阶级专政不满;提倡“刚直不阿”说成是要煽动反党反社会主义情绪……。这类诬蔑不实之词,只有政治文痞才说得出。文章通篇粗暴蛮横,霸气十足,不失为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杰作”。在这里,我仅对海瑞整治吴淞江一事,批判姚文蓄意歪曲历史的卑劣行径。  相似文献   
6.
探索上海市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一个问题,即上海县究竟是在哪年设立的。解放前讲上海地方史,对上海设县年代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在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另一说是在元至元二十八年;又一说则是元至元二十九年。一九六二年二月,《文汇报》曾有专文辨误这一问题,认为元  相似文献   
7.
关于李白的先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家世是个千古之谜。李自自称出自汉代陇西飞将军李广之后(见《赠张相镐诗》二);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新唐书·李自传》都说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但自北朝至初唐一段的先世还是空白的。近来有人提出说李白是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支的后裔。也有人认为李白的先人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流鬼”和“窟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述唐代东北缘边民族历史地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即《通典》、《唐会要》、《新唐书》等书所记载的“流鬼”究竟在哪里?根据已故日本著名学者白鸟库吉的说法,“流鬼”就是指今库页岛(苏联“萨哈林岛”)。1971年出版的英国学者斯特瓦氏著《库页岛史》,采用了白鸟库吉的这个论断;我国学者也有主其说的。在我看来,白鸟库吉的这一说法是不可取的。多种史料辨析表明,“流鬼”不应指今库页岛(萨哈林岛),而应该在今  相似文献   
9.
最近黎澍同志发表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一文(见《文汇报》1986年12月2日),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完成形式是暴力、战争征服。对此,我不敢苟同,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据我看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以和平与战争的两种方式来完成的,两者相辅相成。但无论从时间或空间来说,和平方式是主要的,由此促成了各民族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你来我往,取长补短,融会结合,求得共同的繁荣和发展。这里尽管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但都出于本民族意愿,产生了相互吸引的凝  相似文献   
10.
“华夏”刍议——兼谈“炎黄”应为“黄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炎黄”这两个名称差不多天天在人们的口头上或文字中出现,然而究其原由,却不甚了了,这不能不令人遗憾.在我看来,“华夏”中的“华”,就是“夏”,“夏”也就是“华”;“夏”是取之于夏、商、周三代中的“夏朝”,本义是华美的意思;“华”、“夏”二字义通.“华夏”主要是指夏、商、周三代王族和近亲宗室贵族等各级统治者控制的大小“宗国”和庶民.秦、汉大一统以后,“华夏”便成了封建王朝及其地域的代名词,与“中国”有着相同的含义,时或也指“汉民族”.今天的中国称“华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