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是一个宗族传统厚重的国家,宗族曾是中国农村社会一种重要的治理组织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宗族仪式重现和宗族功能的“显扬”,宗族研究又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对于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建立以后中国乡村社会的宗族,大多数学者认为改革前是处于被打击、从而被瓦解之中,改革后宗族逐渐重建和复兴(黄树民,1989;冯尔康,1994;钱杭,1995;阮新邦、罗沛霖、贺玉英,1998);但Potter夫妇(1990)、唐军(1996)、赵力涛(1999)的研究却表明另一种状况:宗族在改革前仍然存在,而且通过它塑…  相似文献   
2.
影响中国乡村法治化进程的因素和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最近的50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具戏剧性的变化,中国社会结构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回顾中国乡村政治的变迁过程,50年代初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使得多种经营的经济形式被改造成单一的农业经济,小生产者逐渐失去了经营选择权。其后的“互助组”制度和“人民公社”运动,更造就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经济控制与行政控制网络。这使得国家权力不仅深入到社会的基层,并且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以至在国家权力之外,不再有任何民问社会的组织形式。与上述经济改造和政治控制同步进行并互为表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20个村个案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描述了近代历史上的农民流动状态及其成因,指出造成农民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争夺不是农民流动的主要成因.并提出正常的农民流动能自发地调节人口大量增长和土地资源紧缺所形成的矛盾,从而对农业生产产生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晓腾 《社会科学》2007,(7):112-123
通过对东部10个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证观察和问卷调查结果的综合研究,对城市化中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制度安排、方法选择、过程与效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深入分析了城市化中的农村民主建设现状、村民对民主制度的认识和需求状况、民主选举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选举制度的民主化安排对乡村治理和村干部的行为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增强了农村村民的政治功效感和信任度,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学习并熟悉了相关知识和技术。但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农村政治利益集团化"以及民主知识的"民间化现象"等因素将影响到村民自治的实效,降低农村基层组织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江西农民流动中的新情况新特点及主要成因,强调能否正确处理农民流动与非农化问题,是实现江西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东部Q市的个案分析,指出近年来农村稳定形势的变化主要是刑事案件特别是暴力性案件上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改革发展与保障农民权益之间的矛盾日愈显性化,困难群体增多社会动荡面在逐步扩张.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社会保障"空心化"、失业群体的蔓延、乡村债务的加重、三峡移民的"融合"、传统利益格局与现代化的冲突等社会矛盾加剧,将会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只有转变治理理念、保障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