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83年至1985年,我市与全省一样,由局部到大面积发生穗颈瘟,造成稻谷严重损失。据资料记载,穗颈瘟在我省市是间歇性大发生大流行的重要病害。无论过去、近期和将来,此病发生流行与否,与大面积种植水稻品种的抗瘟性直接相关。1985年以汕优2号当家,对该品种致病力极强的稻瘟菌中 B 群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上升为74.26%,前者丧失抗瘟性,后者成为优势生理小种,二者配合,矛盾得到统一,导致穗颈瘟大发生大流行。从次年至1989年,由于各地换成了汕优63当家,稻瘟菌中B群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伴随下降至41.66%,此小种对汕优63致病力弱,穗颈瘟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对汕优63致病力强的另一个稻瘟菌中 A 群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物协同进化论和稻瘟病流行动力学原理,界定出了绵阳市稻瘟病流行分布区域,提出了区域防治的概念,协调地实地了区域防治,规范了苗期、穗期关键技术环节,简化、优化稻瘟病系统控制技术;已在172.8万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绵阳市稻麦主要病虫草鼠发生危害的特点;提出了“以作物为主体,以当季疫情为依据,以靶子病虫为重点,抓住关键时期实行区域防治、统防统治”的综防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