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拱卫国家安全的前沿性区域,边境的安全及其治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安全的有效维护有赖于全社会形成一种国家安全意识和观念——国家安全文化,而国家安全文化在边境地区则突出表现为拱卫、保障边境安全的“戍边文化”。基于戍边历史、边境场域、政府建构因素形成的戍边文化,广泛分布于沿边生活的社会群体之中,构成了边民守边固边、自觉参与边境安全治理的心理驱动机制,是一种基础性的边境安全治理资源。随着国家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边境安全及其治理的内涵也极大地丰富和拓展。在此背景下,有效推动传统戍边文化的转型和重构,进而构建起一种新型戍边文化,成为边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治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边民政策是在国家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周边情势和国家发展的现实条件及实际需要,针对边民问题的突出形式和凸显程度,国家先后推出了阶段性特点鲜明的边民政策,其专项性内涵也经历了由潜在到显在、凸显到深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但由于已有边民政策并不是从国家边境治理的宏观设计来构建的,通常是以具体问题为指向,并分解到不同政策领域的形式来展开的,由此造成其在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对象、政策执行等方面的碎片化特征。今天这种碎片化的边民政策已不能有效适应边境治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相应地推进边民政策的体系化转向,构建形成以边民居边发展和守边固边为统领的体系化边民政策就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政治符号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拟人化和象征化,蕴涵重要的资源性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政治符号的资源性功能发挥,按其功能侧重不同,可分为认知符号、规范符号和信仰符号。政治认知符号通过塑造共同体成员的中华民族认知,引发共同体想象,反复刺激其政治心理,进而促使归属意识生成,完成共同体身份建构;政治规范符号隐喻着符号—指示对象与受众—规范行为的统一,有利于培育共同体成员的共同体行为;政治信仰符号承载的信仰性政治文化和合法性信念,可以催生共同体成员的情感共情,建构成员间的情感联结,进而营造情感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边境在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中的地位空前提升,由此将如何认识进而优化边境治理的问题凸显了出来.中国的边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地理空间范围,而是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作为完整意义上的基层政权建制,县域是界定和划分边境的基本空间单位,140个边境县和58个边境团场共同构成了狭义上的边境区域.在这样的空间场景中,县域的公共性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