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有的同志说: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专门研究了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见《论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一文,载1978年第12期《哲学研究》)的确,《矛盾论》中在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哲学尽管是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但其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因此,研究哲学史,应当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去探索哲学思想运行的奥秘。然而,坚持从社会物质生产状况分析哲学,并不意味着要找到每一种哲学学说及其命题、观点的经济根源。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只能决定各个时代哲学思潮的总趋势,却不能规定这个总趋势中出现的各个具体的哲学体系和命题。所以,研究哲学史,还应分析哲学思想的内在矛盾,揭示其思想发展的逻辑。本文简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改革中的农民生活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与农村改革相伴随,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与思索,也给理论界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譬如:农民的生活方式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何以发生?怎样评价和对待这种变化?等等。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正> 社会改革离不开哲学。但哲学为改革服务,不能停留在运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理论为其做论证上,而应进一步阐明现实社会中诸矛盾的焦点之所在,从而为改革指明方向。本文即试图从一个新的哲学角度来探讨改革问题,努力阐明社会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每个环节和层次,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然而,现实中,人们往往只看到社会改革系统的客体性一面,对其主体的规定性则视而不见,致使各层次的主体能动性在相当程度上处于潜在状态,没有变成现实的力量,因此,在社会改革中,如何充分发挥主体系统的能动性,就大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