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咏怀诗》的研究者和诠释者,多把其充满张力,难以索解的特点归结于当时的社会原因。而笔者通过文本的阅读和分析,逐渐认识到,是阮籍那种音逸调远的文学语言,使《咏怀诗》获得了空前的张力。本文主要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在阮籍的《咏怀诗》中,词语的联想意义使其获得了“意在言外”的效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咏怀诗》充满张力  相似文献   
2.
在《咏怀诗》的诠释史上,诠释者往往试图通过朦胧隐晦的语言表达,去探寻作者的“意图”,复制出作者的“本义”和文字的寓意。因受历史理解境遇、儒家诗教说及“知人论世”方法论影响,应该说这种诠释方法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在史料不全的情况下,这种主观的试图还原作者“意图”的诠释方法显然存在巨大的困难。包括“五臣”在内的部分诠释者“摭字以求事,改文以就己”,穿凿附会而不具说服力,此乃《咏怀诗》诠释史上最大的误区。对于《咏怀诗》的诠释,宁肯求其主旨意趣,找出诗歌反映出的普遍意义,而不要附会具体所指,拘泥于一事一义的繁琐解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