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理想目标。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社会分配方式和发展趋势的构想,基于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探究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共同富裕是分配公平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分配公平的重要标准。当前中国分配领域存在劳动报酬低、收入不公平、贫富差距大等不足,影响了社会公平,减缓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应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奠定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为保障,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手段,更好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是相对贫困问题还将长期存在。相对贫困贯穿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论述了相对贫困的产生、加剧及消除。中国各代领导人在反贫困实践中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为相对贫困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相对贫困治理新阶段。相对贫困具有多维性和综合性、长期性和相对性、隐蔽性和动态性的特征,相对贫困治理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新时代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为指导,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