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学论是教育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的《大教学论》可以说是教育史上的第一部含有系统教学理论的教育专著.一些夸美纽斯教学论的研究者曾有一种偏向,即摘引夸美纽斯的若干定理、规则或佳言名句,套入现代教学论的体系之中,而不见夸美纽斯教学论的本来面目.质言之,这种做法忽略了教学论概念本身的历史发展,从而混淆了夸美纽斯教学论和现代教学理论的体系上的差别.毫无疑问,研究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是要古为今用的;但只有实事求是地弄清夸美纽斯教学论的原有涵义,探本求源地论述其在历史上的形成和发展,才能对其现实意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本文试图就此作些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发展和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份纲领性的文件。决定指出:人才是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而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育。因此,加速发展教育事业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为了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有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研究外国的教育历史经验。时代不同,国情各异,社会制度更有本质的区别,当然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的经验。但是,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借鉴外国的某些带有普遍性的经验教训,总是必要的和有益的。本文拟就近代德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简略分析其特点,并探讨其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些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德国教育家福录培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ebel,1782—1852)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民主教育思想的信奉者,他以献身幼儿教育事业、建立幼儿教育理论而著称于世.福录培尔出生于土灵省(Thuringian)森林里的一个叫做欧伯维斯巴哈(Obeiweissbach)的小村庄.他的父亲和叔父都是路德派新教的牧师.福录  相似文献   
4.
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一译烦琐哲学.后一译名仅仅反映出经院哲学论证方法的烦琐的一面,而不能反映经院哲学的基本涵义.如果根据烦琐哲学这一中译名,望文生义,作出纯然消极的理解,则失之偏颇了.问题还主要地不在译名..在有的著作中,对经院主义的解释也是片面的,说经院哲学“不去研究自然和周围的现实,而致力于从教会的一般信条中作出具体的结论,并规定人们的行为准则.”这种解释抓住了经院哲学脱离实际的、烦琐的一面,却忽略了经院哲学注重论证、发展理性的作用.本文试图考察经院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多方面地、历史地评述其利弊得失.这对深入理解哲学的发展史和对现实某些问题作哲学的反思,是会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第斯多惠教育思想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斯多惠(Friedrich Adolf Wilhelm Disterweg,1790—1866)是十九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一生从事国民学校和师范学校的教育工作和社会教育活动。1813~1818年,第斯多惠在德国法兰克福一所模范学校里任教师。他和学校里的教师一起研讨教学经验,切磋教学艺术。1820年,第斯多惠出任德国著名的梅尔斯师范学校校长,兼任教育学、数学和德语课的教学工作,并在附属小学里任课。在他的主持下,梅尔斯师范学校成为当时德国师范学校的楷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教师。第斯多惠在那里工作了十二年,成绩显著,声望很高。1832年,第斯多惠又转任柏林师范学校校长。校内附设了实验学校,他还担任实验学校里的教学工作,对改进和提高柏林的初等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欧洲大学的兴起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办好我国的高等学校,需要借鉴外国的经验,研究其现状和历史,防止全盘照搬和完全排斥两种倾向。本文试图对欧洲大学产生的历史及其特点略作介绍和分析。 近代欧美的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脱胎而来的。中世纪大学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公元四七六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其时,文化和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育、科学和文化处于衰退状态。罗马帝国时期的拉丁学校、希腊语和其他文化财富几乎消失殆尽。除了僧院和大主教学校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学校和教育可言。诚如恩格斯指出的:“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  相似文献   
7.
“古为今用”和“外为中用”辨析姜文闵“古为今用”和“外为中用”,长期以来,是我们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两个口号。本文拟对此略抒管见,以求教正。一先说“古为今用”。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有人标榜“为学问而学问”,似乎学者就该置身于象牙塔内,幽居独处,超...  相似文献   
8.
一、生平和时代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思想家,生于普鲁士的柯尼斯堡(Konis berg)。他的父亲是一位皮匠,笃信敬虔主义。康德幼年时代受到家庭的严格的宗教教育。1740年,康德进入柯尼斯堡大学读书,专心研究神学。1746年起,担任家庭教师,在九年的教育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755年,他获得柯尼斯堡大学的硕士学位,担任该校自然科学讲师,讲授形而上学(哲  相似文献   
9.
一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生当英国封建社会末期,他的思想超越了时代,成为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是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开创人物,是科学运动的伟大旗手。 培根出身于英国贵族官宦之家,其父尼古拉·培根(Sir Nicholas Bacon 1509—1579)是英王伊丽沙白一世(Elizabeth I)的掌玺大臣,是统治阶级的上层人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他十分赞赏“教育造成进步”(instruction brings Progress)这句名言。他曾起草过一份教育改革计划,目的在于培养各种新型人才。培根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博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