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政治学发展的走向: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要回顾了中国政治学科发展过程,尤其是1979年重建政治学以来经历的恢复与发展、反思与总结,以及在经济市场化推动政治变迁的背景下中国政治学科进一步学术化、科学化的三个阶段后,作者提出中国政治学研究应该注意多一点人文精神,多一点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中国政治科学走向发展与成熟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两翼,理应成为共同支撑中国政治学大厦的基石,对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条件与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文选》在谈到现实政治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的意义时,指出:“我这里说的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不能设想,离开政治的大局,不研究政治的大局,不估计革命斗争的实际发展,能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理论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打着别人的旗帜》一文中说过:“……我们能够知道,而且确实知道,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二十多年来,人们一直把这段话作为时代的定义;把哪个阶级是时代的中心,作为区分时代的依据和标准,论证“时代没有变”的论据。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违背列宁原意的。只要仔细读一下列宁这篇文章,就不难发现,列宁区分时代是看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那些特别突出的、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的。在《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由武汉大学施雪华教授主编的<政治科学原理>一书,经过全国一批中青年学者几年的辛勤耕耘,已于2001年3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自出版以来的短短三四年内,即已赢得了学界同行的首肯,不少高校将之作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入学考试必读书或重要参考书之一,学界引证率很高.之所以如此,它既与主编个人的学术视野、学术基础和学术品位有关,但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政治学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部由国内著名的政治学家为学术顾问、22所高校中一批有造诣的中青年政治学者共同合作编写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新教材,是近20年来国内政治学原理类教材中篇幅最为巨大、内容最为丰富、体系结构和内容观点多有创新的一部新教材, 是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在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中所获得的有份量的研究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5.
考茨基关于"民主与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考茨基"民主与社会主义"理论,一是考茨基的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是从民主缺位的角度,反思了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三是从理论与历史关系的角度,分析了20世纪初列宁与考茨基"世纪之辩"的逻辑错位.  相似文献   
6.
政治学是一门阶级性很强的科学.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有自己的政治学.无产阶级的政治学形成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它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发表.《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政治科学的领纲性文件.当然,在《宣言》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现象,对政治学说已经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例如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从国家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上分析政治问题,得出一系列正确的结论,《宣言》则对政治学说作了系统和完整的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一场革命,开创了政治学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与政府的作用孙关宏,李经中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段话...  相似文献   
8.
由武汉大学施雪华教授主编的《政治科学原理》一书,经过全国一批中青年学者几年的辛勤耕耘,已于2001年3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自出版以来的短短三四年内,即已赢得了学界同行的首肯,不少高校将之作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入学考试必读书或重要参考书之一,学界引证率很高。之所以如此,它既与主编个人的学术视野、学术基础和学术品位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