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民族文化素质是由行为素质(这一点一直为学术界所忽视)、知识素质与精神素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对于它的判断,依据其构成,应分别参照不同的标准,依次是民族性与合理性、普及性与创造性以及时代性与民族性。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素质的根本特征。对子当前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现状的判断,有“爬坡”与“滑坡”之论,作者在两论之外提出“断裂”一说,认为提高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途径不在于“转轨”,而在于对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2.
说到艾略特,人们不难想到他给自己所下的莫名其妙的定义——“文学上的古典主义者,政治上的保皇派,宗教上的英国国教徒”,进而还会想到“新批评派”、“学院派”以及“保守”、“封闭”、“形式主义”之类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词语。于是,谈到现代派人们必捧出艾略特及其长篇杰作《荒原》;但另一方面,提起艾略特人们却又几乎是同声挞伐所谓“艾略特传统”,视之如异类。那么,所谓“艾略特传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传统?本文便试图从涉及诗歌创作的五个重要方面探讨艾氏传统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3.
民族凝聚力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凝聚力这一特定概念所指涉之民族不是习惯上理解的广义的民族即文化共同体,也不等同于斯大林界定的狭义民族,而是民族社会机体或组织态文化共同体,是构成民族的全体成员以特定的历史形成的方式组合而成的人际、群际关系系统,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日常关系与文化关系等4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民族凝聚力即该民族关系系统的综合结构功能,它可以通过考察与构成民族总系统的4个子系统分别对应的经济依存度、政治参与度、人际和谐度与文化认同度等4个指标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研究,一百多年来,“辗转反侧”,确乎已形成某种令人难堪的“传统”。杜维明先生称之“全盘西化和义和团心理恶性循环”而导致的“庸俗化、浮浅化和无思想性”,因而认同是“死认同”,创新基本上是“浮面现象”。董乐山先主亦有同感,他用“浮躁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三个词来描绘近代以来的中外文化之争,认为“从来没有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检查一下自己和研究一下对方”。这样的定论不免使人气馁。但细细想来,虽难免有些“扩大化”,又并非全然无的放矢。近一时期国内学术界对“五四”以来(包括“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