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中现用的语文教材,选收了鲁迅的《<呐喊>自序》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对于其中的“要著”一词,教材未加注释,而查之于各类字典辞书,此词均未见收。视此,很多教师都作了不自觉的强释或误解;也有谨慎者,干脆避而存疑。实际上,“要著”一词,并不是鲁迅先生的自造,而是于古有证的。在《瞿忠宣公文集》  相似文献   
2.
关于“离骚”的题义,自汉以来,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在《离骚赞序》中云:“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在《楚辞章句》里道:“离,别也;骚,愁也”。而近人呢,又有把“离骚”训为“牢骚”的。究竟哪种说法妥贴,除了上述说法,是否还可再作别的解说? 对“离骚”这个诗题作如何的解释,关键在于对它们的训诂,其次还要考虑到全诗的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