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禅让”辩     
“禅让”辩○孙祖眉有关尧舜、禹“禅让”的问题,两千年来争论不息,韩非子在《显学》中就曾说过:“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可见春秋之际尧、舜的事迹还是流传较广的,只是各派学者在记叙时有所取舍,才...  相似文献   
2.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样,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这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相互联系、互相适应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另一方面又制约民主政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孙祖眉 《社科纵横》2009,24(5):124-125,127
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魏晋士人体现出了鲜明的形象特征,他们有一个令后世文人悉心向往的身份一名士。魏晋名士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集政治、经济、文化特权于一身。面对世风的虚伪与偏执,东汉士人曾有意识地加以矫正,在一部分人中出现了崇尚任率的生活态度。竹林名士继承这个传统,引《庄子》赋予玄学,开创了晋代“达”风。  相似文献   
4.
从《史记》八书与《汉书》十志之比较看司马迁与斑固史学思想的差异孙祖眉司马迁与班固是汉代最伟大的文化伟人,他们所著的《史记》与《汉书》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书,《汉书》不仅在体例和规模上,而且在选材编排上都在向《史记》学习,甚至很多篇章与文字都是直...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的历史结晶,具有特定的民族属性与历史继承性。传承其精华,弘扬其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昭穆制度浅议○孙祖眉在春秋之际,中国古代的宗庙和婚丧制度已渐趋完善,并与宗法制度结合在一起,共同维护着统治阶级的利益。这时的宗庙、婚丧制度十分注重祖先牌位和族人在各项活动中的位置排列,其主要方法就是一左一右严格按血统贵贱排列出,“以别父子远近”的所谓...  相似文献   
7.
社会基本单元是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可独立的人的群体。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受婚姻和生产方式的制约,是一个活跃的、变化的因素。我们之所以应认真了解它,是“因为基本单元的性质决定了由它所组成的上层体系的性质,只有通过基本单元的性质,才能阐明整个的社会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道德至上的社会,为加强道德的力量,道德曾与政治联姻。道德被政治化,政治被道德化。道德承担了过多的责任而成为是非善恶的最高原则,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的同时也弱化了法律的力量,具有了一种霸气。随着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道德的不足之处开始显现。在市场经济时代,最为急迫的应该是建立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9.
孟子继承孔子的仁学思想,创立性善论,并提出"仁义礼智"为仁政之"四端",从内在性上深化、超越了孔子的仁学,并将其扩展到政治、经济领域.他将孔子的仁的观点诉诸"不忍人之心",并由此论性善,由性善论天与命,提出"民贵君轻",以"仁心"行"仁政"的治国理想,从而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追溯仁及仁政的由来,说明仁政学说产生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