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孙进增 《东岳论丛》2000,21(5):131-133
郭沫若的精神世界里具有一种超常的诗人气质。这种诗人气质主要体现在对生命情感认知的两种存在形态 ,一是感情激荡时的亢奋与宏放 ,二是感情低落时的忧郁与感伤 ,两者相互依存 ,互为衍化 ,互为迭宕。其内在精神则是张扬个性 ,表现自我 ,追求自由与超越。而这一切都与五四时代中西文化相激相汇的大势相联系 ,显示出耐人寻味的历史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文化视角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对文学史研究的反思被重新提起。由于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发展的特殊规定性,使得从整体性的文化视角对其重新梳理、整合成为可能,而且基于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之间密切而深刻联系的实际形态,文化视角已成为最切实最有力、并将完整地呈现现代文学基本面貌的研究方法。文化视角的运用同样有流入庸俗化的倾向,因此以大文化的视野,辨析整体与局部、一般与个别之内在关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1950年至1976年间左翼文学研究展现的图象是端正与混杂的。一方面它确曾在追求一种独立的学术品格,左翼文学运动的过程与本质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揭示出来了,文献资料的发掘与整理工作也在富有建设性地展开;另一方面,远离学术研究品格与水准的偏误也在发展着,“阶级斗争”的被强调,“左倾教条主义”的泛滥,使左翼文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担负起了政治批判的职能,而逐渐陷入离开它自身目的的迷失之中,特别是至于“十年动乱”,研究者的自由意志遭受来自他派性规范的强制与奴役,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也就最终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4.
左翼文学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综观这段历史,1929—1949年无疑是它的开端和选择时期,左翼文学研究的端绪从这里展开,左翼文学研究的开路工作由此完成,它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总结这个开端与选择时期左翼文学研究的一般进程、内容范畴、方法论特征及所含蕴的史学价值,不仅对促进左翼文学的研究是必要的,而且对促进整个现代文学研究也是有意义的,而这也正是本文所论述的主旨  相似文献   
5.
傅斯年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坚定支持者与宣传者.1918至1919年间,他先后发表了<文学革新申议>、<戏剧改良各面观>、<怎样做白话文>、<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等文章,提出了强调发展变化与新陈代谢的"进化的文学"观、以思想启蒙为主旨的"人化的文学"观与开放的而非锁国的"欧化的文学"观,系统地表述了他关于中国文学革新、发展的方向及一般进程的可能性选择的思想.所论与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异声同调,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