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一些“说文解字”方面的难题,比如:(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庸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史记·屈原列传》)有人望文生义,“夺”解释为“抢夺”;“与”解释成“给’.意思虽然能够连贯,但是和实际却大相径庭.我们查找资料,旁征博引,还其本来面目,释“夺”为“改变”,”与”为“同意”,这样符合原意义了,可是学生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好勉强记下来.而遇到同类问题,则又不知所措了.如:(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篇》)(3)于是会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