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彝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曾经有过灿烂的文化,虽然已经是很久远的,已经成为历史,但还留在我们这些后代子孙的心上,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理积淀;彝族的文化,曾经有过发展,虽然是那么缓慢、艰难,终于发展到了今天,终于重新崛起,有了自己的专家、学者,有了自己的作家、诗人,有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2.
贵州民族文学创作在作家们的寂寞耕耘中出现了发展的好势头,出现了十分令人欣喜的好局面。在50年代成名的老一辈作家中,著名彝族作家苏晓星推出了他的长篇小说《末代土司》,结构恢宏,气度不凡,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力作。著名苗族作家伍略则以《虎年失踪》为代表的系列中篇小说编织了一个熔风俗、文化及政治于一炉的魔幻故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快乐的意象性审美空间,提供了一个与以往小说风格完全不同的文本。著名布依族诗人弋良俊在写了雅俗共赏的《面对被拍卖的苗家女》等长篇小说后工作烦忙之余又推出了《冬至》等短篇小说。可…  相似文献   
3.
龙志毅论     
当代彝族文学由于时代所提供的无比优厚的条件和不可比拟的大好的艺术局面,以其勇于开拓、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整个彝族文学史上翻开了新的篇章,增添了新的风采。而作为作家的龙志毅又以其小说创作,特别是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为发展中的当代彝族文学写上了崭新的一页。龙志毅的文学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却走得很坚实。他是云南省永善县人,生于1930年。他的文学道路和他的革命道路大体是同期开始的。在  相似文献   
4.
“钗黛合一”的问题,是红学研究中了犹未了的一个老问题。“钗黛合一”的观念是俞平伯先生提出来的。50年代,李希凡、蓝翎两位同志就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观点与方法提出了不客气的批评,矛头所指之一就是“钗黛合一”的观念,认为抹煞了曹雪芹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倾向,调和钗、黛两种大是非严重对立的意识形态。其后,就是那场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本文无意评价历史上那场批判运动的是是非  相似文献   
5.
诗,准确点说新诗,在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不停地努力寻找新的艺术思维方式、新的感觉方式、新的表达形式。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体式。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并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但是,应当说诗人们寻找的还不仅是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对思想的寻求,对精神、理性、美的寻求,更是诗人们关心的热点。到今天,诗人们则进一步追求对人类精神…  相似文献   
6.
苏晓星论     
在贵州当代彝族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当是苏晓星。他在中国彝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苏晓星的文学成就是高的,然而他的文学道路却与许多出生于旧社会成名于50年代的作家一样是很平常的。苏晓星,彝姓麻博阿底,本名李德祥,贵州赫章县人,一个典型的乌蒙山区的彝人。他生于1931年,那是个灾难深重的岁月,家庭的地位和民族的地  相似文献   
7.
吴琪拉达论     
诗歌评论家杨匡汉先生说:“以历史和现实而论或从逻辑发展而言,在一个民族的新的黎明时期,诗有着广阔的天地,诗是光彩夺目的”(《缪斯的空间》)。吴琪拉达正是诞生于彝族新的黎明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是光彩夺目的。虽然年轻的新一代诗人已经出现,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吉狄马加、伍耀辉,他们已经开始了新的里程,把彝族诗歌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吴琪拉达作为解放后党所培养的第一个彝族诗人自有其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研究吴琪拉达的诗歌创作的发展道路应该说也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彝族的诗歌创作是延着两条路发展的:一条路是继承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典籍(包括口头的和用彝文记载的),继续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诗歌创作;一条路是采用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汉语文进行诗歌创作。本文主要是就用汉语文进行诗歌创作这一方面进行论述.研究彝族诗歌创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贵州著名彝族作家苏晓星的长篇小说《末代土司》结构恢宏,气度不凡,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力作。这部作品把20世纪的彝族文学推向一个高峰,在两个世纪的交接点上为彝族文学的新崛起标志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部小说并不似某些冠以“末代”的文艺作品,去展示一个王朝或一个阶级的段落。苏晓星不会落入这个俗套,虽然题材使他不得不将小说题名《末代土司》。他是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独具慧眼的艺术视角写一个“末代土司”的奋斗,写他的改革,写他的新生,写他的坎坷命运和复杂艰难的人生历程。虽然早在清代康熙年间,贵州的彝区已经改土归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李乔、李纳、苏晓星、龙志毅等著名的彝族作家的长篇小说创作为依据,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彝族长篇小说创作的史诗品格,对20世纪彝族长篇小说创作做了历史性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