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宋词、元曲中都有大量的-n、-η二韵尾字混叶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据我们的考察,自《诗经》时代至唐,-n,-η,-m三尾相混现象与地域因素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宋词、元曲中的情况却又使方音说遇到了困难,表现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用韵特征。我们认为这与词曲的发祥地有密切关系。词曲都源于西北,这是西北方音的表现,而当词曲进入中原后,这种用韵特征则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流行开来。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种叶法用韵宽,可使写作少受拘束,有利于感情的宣泄。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20世纪初思想、文学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原音韵>的研究者大多认为,俗文学--北曲及其韵书<中原音韵>都绝对反映实际语音,于是将<中原音韵>及其作者捧到了不恰当的高度.我们的宗旨是,在承认<中原音韵>绝大部分是当时实际语音反映的前提下,注意探求那些受艺术语言特殊规律制约的因素,以达到对一些难以索解的问题诸如入声有无及桓欢韵等的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3.
今天冀鲁官话中的清入字大多归派阴平,但我们考察沾化方言的情况是清入字先归入上声,经过这一中转站之后才变为阴平,由此我们推断,冀鲁官话的清入归派的初始格局可能是与《中原音韵》吻合的,而且其他地方的情况也证实了我们的这一看法。再加上元代该区为元曲最活跃的演出地区,所以我们认为《中原音韵》的间架是以冀鲁官话的语音系统为蓝图的元曲演唱的部类轮廓,而那些可以充分发挥周德清主观能动性的具体字的填入则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了中原官话的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4.
吴庆峰先生《音韵训诂研究》(齐鲁书社 ,2 0 0 2年 10月版 )一书 ,是由他二十多年教学科研所写的文章汇集而成 ,皆为其多年治语言文字之学的硕果。从内容上看大体可分音韵和训诂两部分 ,许多文章曾在《中国语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汉语研究》等重要杂志上发表过 ,其中不乏精彩之处 ,读后让人有涣然冰释 ,茅塞顿开之感。笔者三览之余 ,收获良多 ,从中也窥见作者为学之大端。第一 ,重视古音 ,深入发掘 ,融会贯通。本书所选音韵方面的文章皆为古音学方面 ,充分显示出作者对古音的重视。综观古音学史的研究 ,其着力最多的应属段玉裁…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将汉语的"确定指称"分为"特指""承指"等类别。沾化方言中的"了(那)"就专用于承指,与吕先生对近代汉语的观察相合,而这种用法又在近代汉语晚期的作品——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得到了印证。另,在沾化方言中"了(那)"逐渐虚化为定语和中心语间的联系项,在很大程度上担负起了结构助词"的"在北京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