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之后,在"公"与"民"的平等、回报、产权、税收、营利等民办教育发展的焦点、难点问题上,人们尚存疑问与异议;在社会教育权的观念确认、建立完善的法制化环境、根本转变政府的观念和权力运行方式、建立社会中介组织以及民办学校自身建设上,人们还有许多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方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公共精神概念,可以成为解释中外私立大学成功与否的一把钥匙.20世纪上半叶中国部分私立大学和当代一些民办高校的教训,说明在中国两千年君主专制政治及其文化传统的负面因素影响之下,部分办学者欠缺公共精神,是妨碍私立大学健康发展的一个因素;美国私立大学和昔日私立南开大学的成功经验,证明办学者拥有公共精神,是成就一流私立大学的因素之一.办学者只有具备公共精神,才能有利于成就一流私立大学,推进公民社会的发展,推进人的现代化,并由此而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是一对不可分离的范畴。一方面,大学学术自由是实现特殊的学术责任的条件;另一方面,大学要充分、有效、正确地行使和保障学术自由,同样需要履行学术责任。明确上述两个方面,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并长久地维护大学的学术自由,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共精神是西方现代公民文化的核心观念,指在承认个人独立自主性的前提下,公民所拥有的着眼于社会整体的公共精神。目前我国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者缺乏诚信自律意识、法制规则意识、公共责任意识等公共精神,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背离公共精神的家族化意识。办学者缺乏相关的公共精神,是制约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儒家文化的负面效应是办学者缺乏公共精神的主要原因。昔日私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所拥有的公共精神,值得当今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学习。  相似文献   
5.
民治思想,或称民权思想,以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观念为核心,是民主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民国时期,在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的影响下,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拥有一定程度的民治政治思想、民治经济思想、民治文化思想与民治高等教育思想,而这些思想正是民国私立大学体系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关键原因.在有着"强国家、弱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民国时期,政府民治思想对私立大学的蓬勃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值得后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大学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新思想、新知识、以新知识成果服务于社会的使命,这些使命主要是通过大学教师来完成的。因此,我国清华大学著名校长梅贻琦曾经指出:“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与此相应,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科南特也认为:“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以上表明,要创建高水平的大学,首先要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大学教师。高水平的大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呢?我们认为,高水平的大学教师首先应当是高水平的学者。除了具备广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