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论“民族考古学”》的专论性文章,在国内尚属首次。民族考古学是当今人类学领域里的一门“卫星学科”,作者摆了不少材料,尤其是国外材料着力介绍给读者,当然是件大好事。但是,拜读之余,浮现在眼前的是这门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些问题,诸如这门学科的历史有多久?初步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发展过程中争论的焦点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从《张文》中找答案,就会引起费解,使我得不到要  相似文献   
2.
大约九年前,我因教学备课的需要,在我校图书馆阅读过入藏的《宫中档雍正朝奏摺》①,其中雍正朝的都督、巡抚对广西土官与知府的内幕分别作过深刻的揭露。1.雍正2年(公元1724年)8月13目《广西提督署都督佥事韩农辅奏陈抚绥劝惩土民管见摺》云:“窃照粤西各土司中其官之昏愚贪暴,民之困居颠连,从来如是,非一朝—夕之故也。……向者皆视土民为异类,痛痒不关,疾苦不问,而土司又皆出于世袭,不学诗书,罔知礼义,每多恣肆于深山密箭之中,操纵于恶目流奸之手,横征暴敛,鱼肉土民。如承袭有派,协理有派,表则吊奠有派,殡葬有派,婚则娶妻有派…  相似文献   
3.
前些时候,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林耀华教授曾就我国民族学研究的学风问题说过:“好的学风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想,我们这些老者也许责任更大一些。”谷牧同志也曾指出:“我们主张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而不赞成扣帽子、打棍子,排斥打击不同的学术观点。”本着上述精神,在此,我谨就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当前黎族史研究中存在的四大问题,阐述了作者个人的见解。作者祈望青壮年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去透视上述问题,在新世纪内取得更为可信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山大学人类学教学和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1927年~l 948年,是开创和奠基阶段.杨成志、罗香林、江应、林惠祥、岑家梧等更多地运用历史学派的理论主张,从事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形成了中国人类学的"南派"特色;1 981年复办后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田野调查和专题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值得提倡的民族志类比分析法——“民族考古学”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志类比分析法是“民族考古学”这一新兴分支学科运用民族志资料,结合历史文献,研究解释出土文物,复原社会群体全貌的重要方法。在当前强调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族别史和民族关系史的研究,进一步激发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的形势下,这种类比分析法是值得重视和提倡的。下面,拟就这一新兴分支学科的历史,国外、国内的发展情况,以及民族志类比分析法的特点作初步考察,请识者正之。  相似文献   
7.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整体性社会科学(A holistic social science)。在考察任何的社会文化现象时,它要求学者们把一切的社会文化现象根据它们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理解和阐述,借用多学科的成果,开展整体的综合的研究。我间为要解决我国瑶族早期历史问题,也应该朝这认研究方向努力。 1 据我所知,在开展整体的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面,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当推非洲古代史的研究了。它无论在观点和方法上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非洲的历史,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历史,其特点是文字资料较少,尤其是十六世纪  相似文献   
8.
从海南岛开拓发展的历史看民族间种族交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从事民族史研究的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多种学科结合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更有利于解决民族史上的问题。这一种研究取向对于进一步解决族别史上的族源问题,深化具体地区民族间种族交融这一特点的认识,同样是卓有成效的。从全国来讲,历史上民族间的交往互动,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对于具体地区具体民族关系来说,则一再展现民族之间种族交融的特点。尽管说,在南方民族史有关族源问题上受到一些人为的困扰,但是,在运用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9.
屈肢葬是一种古老的葬俗。解放三十多年来,在调查发掘报告中,描述某一遗址这种葬式特点的比较多,追论它的渊源比较少;如果联系到某一特定地区和族别的话,则又忽视其普遍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对为什么要实行这种葬俗的问题还没有提到一定的历史范畴作出研究。本文旨在论述我国古代屈肢葬俗的分布和特点,追溯它之所以存在的渊源,希望从一个侧面的研究,有助于明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0.
我国辽西地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山村嘴发现大型石砌基址,丰富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内容。近年来,学术界对遗址的性质及其在我国原始宗教思想史上的地位,开展了有益的讨论,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但是,如果我们承认红山文化是一支有别于“中原古文化”的“北方古文化”的“地方文化类型”而不是“中原古文化衍生的一个支系或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