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城市学派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城市批判相结合的研究,并致力于实现马克思城市解放这一中心议题.随着资本主义城市功能和主题转换,新城市学派批判范式开始由生产到日常生活的转变.其中,列菲伏尔由原来宏观上立足于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交互作用的资本主义生产运作机制基础之上的政治经济叙事批判,转向微观生活领域的日常生活批判;卡斯特从资本和阶级批判转向集体消费和网络社会批判;哈维从以资本积累为理论中轴的生产方式批判转向社区和城市权利批判.总体上,新城市学派城市批判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理论远离宏大叙事,走向微观生活领域;二是远离马克思主义中心议题,但解放议程的价值目标不变.  相似文献   
2.
从对近代自由主义应得正义批判入手,马克思对正义的运思以现实正义和高阶正义双层结构同时展开,他以现实正义解释和揭示正义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性,又以高阶正义实现对现实正义的批判,历经三次视角转换:从思辨理性向现实视角的转换,从普适永恒向历史过程视角的转换,从“物质所得”向“人的自我实现”视角的转换。马克思正义观指涉自由、权利、人的全面解放等多重价值,“人的自我实现”是其对正义的终极理解。马克思在转向对正义的现实性、历史性理解的过程中,并没有失去理想性和超越性的维度,也没有失去其批判和建构功能,恰恰相反,正是这种三重向度的交叠融合和有机统一,强化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科学性基础和批判性力量。这对当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义问题,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