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存在和本质”的关系问题,是人学思想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在哲学史上,费尔巴哈、萨特、马克思对这一谜题的解答具有典型性,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思维方法。而这三种方式或方法,在逻辑上构成一种“正、反、合”的关系,在历史上则标志着人学理论的三种形态。费尔巴哈人本学所代表的是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即设定和追求一成不变的人的抽象本质,萨特人学所代表的则是一种“存在主义”的思维方式,消解和否定人的不变的本质。但无论是“本质主义”还是“存在主义”,都没能解决存在与本质的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而…  相似文献   
2.
人的本质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在马克思之前,一些哲学家虽曾提出过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但都没有达到对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解。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撇开历史的原因、时代的局限等等不谈,仅仅是由于理解的角度和认识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异。而马克思则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开辟了人学研究的新方向。一人的本质讨论的是“人是什么”的问题。概括地讲,人的本质就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或根本依据。所以,一提到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林若飞 《今日南国》2007,(15):77-78
年轻有为的汕头市总工会副主席林若飞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一时间人们纷纷猜测,传闻四起——有的说他看破红尘出了家,有的说他犯了弥天大罪跳海自杀,更有离奇传闻说他被黑帮歹徒绑架撕票……随着有关部门迅速调查,他的另一副面具很快被揭开:不仅在经济上涉嫌利用职权贪污受贿,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约有中小学生近200万名,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成了众多家长不能承受之重,而乘坐校车上下学也成了众多孩子的梦想。但是,至今北京尚无一辆合法的校车。面对迫切的现实需求,保障校车顺利运行的规章制度却迟迟不能出台。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北京校车的长期困局呢?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的问题,是青年马克思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在早期,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有许多规定,这些规定的具体内容不同,借以规定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有三个重要的命题:1、“人是人的最高本质”;2、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3、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三个命题到底哪一个代表了成熟的科学的观点,它们的关系如何?对此,学术界一直是有争议并存在着观点分歧的。本文拟对上述三个命题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及其方法论特点作一分析和比较,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揭示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方法所起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7.
长期的实践充分证明,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根本出路在于转变长期积淀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传统生育观念,而观念变革必须植根于基层丰富多彩的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文化的力量无穷,但文化力量的发挥远非一日之功。近年来,湖北省立足于民生改善,立足于家庭发展,坚定不移地开展生育文明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激发人口文化的活力,培植生育文明的理念,塑造现代生育文明。文化的力量,正悄然地消融着传统观念的坚冰,消蚀着人们灵魂深处传统思想的"硬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了马克思从哲学转向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现实动因,揭示了经济学研究在实现哲学变革中的作用,指出要变革哲学必须走出哲学;马克思把哲学与经济学有机统一的研究方法和学术传统,对于指导哲学理论研究工作,摆脱目前哲学困境,具有极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岳勇  李海蛟 《阴山学刊》2001,14(4):65-67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股在当今世界影响广泛的西方社会思潮,它借助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哲学或社会思潮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名为"马克思主义",实则一种徒具"马克思主义"形式的变相的西方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0.
漂亮阿姨     
这个月连工资带奖金一共发了一千块钱,我心里十分高兴。中午下班回家,把钱用书夹着随手放在抽屉里就去做饭了。晚上下班时,我记起了那一千块钱,打开抽屉一看,不由傻了眼,十张百元大钞一张也不见了。忙去问儿子有谁动过抽屉里的钱,4岁的儿子张着小嘴巴说:“爸爸拿去给别人了。”我一怔,问:“给了谁?”“给了一个阿姨。阿姨好漂亮好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