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1.
"文如其人"观念在中国文艺理论的创作论、作品论、鉴赏论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印迹。关于"文如其人",大体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是强调作品思想内容与作者道德人格的一致,一是强调作品风格与作者气质性情的一致。这两种观点均无法揭示作品和创作的真正本质,均不能带来对作品和创作的更深入地理解。以道德人格或气质个性统一"文"和"人",既是束缚了"文"和"人",又是曲解了"文"和"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心理的典型症貌是真实需要与虚假需要相交织的二向度特征,真实需要丰富了当代人的感性世界,有利于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性结构,虚假需要则使人沉湎于感性欲望而丧失主体自我的创发性和超越冲动,二者在交织并存中,虚假需要某种程度上对真实需要给予遮蔽。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心理的发生是由内外两方面因素决定的,内部因素是传统文化心理感性压抑的过度失衡结构必然导致的心理反弹;外部因素是指国外思潮文化的影响及国内经济转型带来的自由空间.由发生机制内在因素的先天影响决定了大众文化心理具有补偿(历史合理性)与补偿过度(历史局限性)的二向度特征.  相似文献   
4.
吴炫的否定主义文学批评尺度要求作品的个别性达到世界观的个别性层面,以“独象”来传达作家对世界的“个体化理解”。该尺度的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启迪性价值,但它在认识论、操作性、实效性方面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选择从《秦腔》中呈现的意象世界的层次入手,分析其审美内蕴及其意义局限。小说对自然生态意象群、生活常态意象群、土地意象群、文化象征意象群的描写,提醒我们关注今日传统农耕文明日渐式微过程中沉默者的生活现场,关注他们艰苦生活背后的精神困顿。但由于作者没能以现代视界反观其先在的传统文化观念与道德价值立场,使作者面对当下农村生活现场只能徒自“迷惘和辛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