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9月9日,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在北京秀水街大使馆举行招待酒会,庆祝使馆签证处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中国外交部、北京市政府和各界有关人士代表出席了招待会。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赴美留学、讲学探亲、从事商务活动等的人数与日俱增,申请美国签证的人逐年大幅度增长。据了解,1987年在中国发放的签证数量为50564人,到1997年已增加到220899人,10年间增长了4.4倍。预期今年还有增加。这只是已发签证的人数,如果包括一次、再次被拒签的人次,那么将远大于这一数字。过去,在只有6个窗口、4名签证官员接待的情况下,每到接待日,使馆门前总有一条人群长龙。因而许多只是在经过三言两语的讯问后,即被拒签的人,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情况的  相似文献   
2.
如果问到过莫斯科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建筑是什么,十有八九的 人都会回答是地铁。 莫斯科的地铁是1935年5月15日正式通车的,当时在苏联工会大厦曾召开了极为隆重的通车庆祝大会,斯大林出席了庆祝大会。在计划建设地铁之初,西方人曾经断言,没有他们的帮助是建不成的,但苏联人依靠自己的力量仅用3年便完成了一期的两条线路。随后三条、四条,到1943年已经5条线路全线通车。卫国战争胜利后,40年代末期,又建成了环线。目前,围绕着市区的环行线加上9条东西南北幅射分布的贯通线,总共长约300公里,有5000多节车厢在不停地运营。地铁列车时速高达90公里,平时每隔2分  相似文献   
3.
近年间,莫斯科和明斯克等一些独联体国家的文艺团体不断地到中国访问演出,使我想起了近年前在那里多次看到的演出。 每到莫斯科或其它城市,进剧场总是我经常的业余活动内容。我看过多场芭蕾舞、军队歌舞、民间歌舞、音乐会、杂技及马戏,每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光是因为演员高超的技艺,更因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氛。 前苏联的剧院建设得十分宏伟,内部装饰金碧辉煌,一进剧院就感到高雅的气氛。人们把进剧院看演出当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因此在去剧院时一定是穿着整洁的服装,打扮得漂漂亮亮。进入剧院大厅后,首先要更衣,把外衣存在存衣处,然后,男人对着镜子梳理头发,女士则更细致一点地化妆,这才到演出厅入座。  相似文献   
4.
在莫斯科西南,莫斯科河的一个拐弯处,由斯波尔基夫娜娅地铁站出口,步行约20分钟,就可以看到一座用红色砖墙围着的大院子,这就是著名的新圣母公墓,是许多历史名人和现代名人的归宿地,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雕塑艺术博物馆。 在每座墓前,你都可以看到各种精美的结合各人生平精心设计的大理石雕塑佳作。在作家们的墓前,会是一本展开的名著,你可以在翻开的书面上重温你早已熟悉的  相似文献   
5.
●一部侵华日军先镇江后南京的暴行铁证 ●一位中国志士目击身历耳闻的真实记录 ●一本六十年前作者自费印赠的爱国杰作 ●一则刚从北京拍卖市场引出的旷代新闻  相似文献   
6.
莫斯科的住宅设施是很好的。多年以前,一位西方记者在比较了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生活条件后,曾下过“住在莫斯科”的结论。我在莫斯科有机会多次住在平民百姓家,使我对他们的生活能有直观的了解。除了家家齐备的管道燃气、电话、暖气外,一天24小时的管道热水供应,即使在俄罗斯经济急剧下滑之时,也从未间断过,说明了能源的丰富。当然这对目前中国的一些大城市来说已不希罕了,然而许多莫斯科人拥有乡村别墅这样的优裕佳境,目前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望尘莫及的。 我曾有机会去他们的别墅参观。其中的一座别墅在远离莫斯科七、八十公里的乡村,主人用他的拉达汽车带我去。我们中途经过莫斯科远郊一座非常漂亮的小城,宽阔公路的一侧,大片白色的、天蓝色的和浅红色的住宅楼群高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人很重视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到处都可以看到作家、艺术家、革命家和科学家的塑像,在各种各样的博物馆中每天都可以看到众多的参观人群。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城墙外有一座无名烈士墓,那是为纪念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无名战士而修建的,不灭的火炬昼夜长燃,象征着英雄精神永存。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参观,他们静静地听着老师的讲解,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教育。不少游人都前往献花和悼念。特别是许多新婚夫妇,在结婚登记后都要去那儿献上一束鲜花,以表示对英雄的不忘之情。去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命令,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