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网络时代文学生产的泡沫化导致审美精神钝化,文学传播的商业化导致人文精神淡化,文学媒介的数字化导致价值立场虚化,文学交流的虚拟化导致身份认同异化,由此造成人们对文学价值的认同产生了极大的困惑。积极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挖掘弘扬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学批评新标准,是走出网络时代文学价值认同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普希金的"帝王情结"是指诗人在其特殊的生活经历、独特的生活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在其作品中得以表现的,有关帝王的带有特定情绪色彩的心理观念。俄罗斯民族的尊王传统、世袭贵族的帝王渊源以及个人生活中的帝王遭遇导致了普希金作品中的帝王情结。  相似文献   
3.
小说《身份》发表于1996年,是米兰·昆德拉移居法国后“遗忘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在小说里,昆德拉借一对情人迷失彼此身分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存在的思考。这种思考主要集中在人的自我意识上,即人如何认识真正的自我,证明自己的存在。这种存在之思是在他人之镜、自身之谜、及爱情归属三个层面展开的。一、他人:存在的镜子后结构主义者拉康在论述人的自我意识时提出了著名的“镜子理论”:人是受镜子里的影像启发而开始认识到自身的。“镜子理论”表征了人存在的本质:人的自我意识不自足,人必须借助于他人的眼光才能认识他自己。在昆德拉的小…  相似文献   
4.
普希金的帝王情结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民族感情上,它是普希金强烈的俄罗斯民族自豪感的体现;在政治观念上,它是体现普希金政治乌托邦思想发展转变的风向标;在哲学层面,它又是普希金历史哲学思考的结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