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缺成因新探──兼与樊纲、胡汝银先生商榷杜巨澜(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在经济学中,短缺指商品和劳务供不应求而形成的缺口。在西方市场经济中,短缺是一个相当普通的概念,一般只是在短期内,在局部市场中才会出现短缺;而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短缺则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脑电图(EEG)对老年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确诊为烟雾病患者的TCD及脑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CD示18例患者颅底大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及闭塞性病变;脑电图示18例患者过度换气(HV)结束数分钟后均出现再次慢波增强现象。结论 TCD对颅底大动脉病变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结合患者脑电图再次慢波增强这种特征性的改变,对老年烟雾病的诊断具有独特价值,可作为老年烟雾病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理性预期假设与“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说”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作者总结了新古典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和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对两者关系所作的探索,表明政策无效说只是一个特例;从理论上说,理性预期条件下,货币政策仍可能积极主动地影响产出和就业。理性预期学派和真实商业循环学派对货币政策积极作用的贬抑直接源于其形而上学认识论。我们应充分认识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利用它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效度本质的不同认识,导致了不同的效度理论,产生了不同的效度验证实践.实证主义效度本质观强调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注重确定性和普遍性.自然主义效度本质观强调研究结果和研究的其他部分之间的一致性,注重主体间不断互动的活动和过程.效度理论和效度验证实践研究中存在的争议主要有:效度与信度、效度的整体性与可分性、效度与效度验证等.在探讨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研究方法以及应用于语言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时,应该尽力弄清潜在的研究假设,应该意识到确定研究证据的依据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了,但与沿海地区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逐步解决,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即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突出和集中地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发展和发展能力不足.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7.
茶事茶联     
龙巨澜 《社区》2012,(26):53-53
茶能润喉,也能温心。古人所谓“茶禅一味”.说的是高僧大德对人对事了无差别。一声“吃茶去”,便将千差万别一扫而空。  相似文献   
8.
略论明清时期的卫所漕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前期,统治者对漕运体制进行改革,以东南有漕省份卫所取代粮户运送漕粮,卫所成为漕运职业运输机构,漕运是其最重要的经济职能。新的漕运体制一直延续至清末。明清时期的漕运卫所对于保障漕运顺利进行,促进南北商品交流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以卫所运送漕粮亦是对中国传统漕运方法的成功改革,提高了漕运效益。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学者顾炎武在考察明代历史过程中,非常注重邸报的史料价值。他关于邸报“唐时已有”的论断,迄今仍是支撑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从顾炎武的有关论述中可以看到,邸报作为史料具有极高的存史和证史的价值;以往发生的新闻,是考察历史不可忽视甚至是至关重要的线索和证据。“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顾炎武的治学经验和人生经历在这一方面留给后代的启示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苏北地方出现了匪化、劣化和秘密会社勃兴三种大规模的社会失范现象。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乡村社会结构失衡、控制体系瓦解以及苏北地方社会的全面衰败。社会失范与社会秩序丧失为政治共生态,社会规范与秩序的丧失导致匪患严重;劣化之乡绅沦为把持地方、对抗国家的恶势力;青帮和刀会扩展迅速,加剧了社会动荡和混乱。三种失范现象交互作用,使苏北处于极度的混乱无序状态,严重影响其社会的正常发展,苏北地方危机日益深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