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始终在共产主义与现代社会转型的统一前提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把握东方国家的现代转型及其未来命运可以看出:唯物史观、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观察、思考、认识现代社会转型的独特的视角,现代社会转型是在共产主义这一具有人类整体性和终极性理想目标引导下的人类自觉的历史活动,因此,它有着鲜明的共产主义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两大认识误区及其根本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成孝 《学术论坛》2007,42(3):113-118
理论前提的虚假性及其实践模式对资本关系逻辑与相应社会制度框架的认可,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两大认识误区。走出误区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马克思所开辟的社会化解决思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3.
人类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这种变革不是一般的量变,也不是某一方面或某种层次的变化,而是涉及到人类各个方面和层次的飞跃,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历史性变革.对此做出正确的理论概括,制定出必要的方针政策,紧跟上这一社会趋势,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东方社会理论的现代化本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社会理论在本质上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列宁继承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十月革命,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新模式,成为东方社会理论的第一个实践者并使其发展到新阶段.十月革命的示范,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中国现代化的主导过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转型的分析,既沿着社会历史结构→人和社会关系的路径对其进行了结构性的分析,又从人→社会历史结构→人的路径对其进行了主体性的分析,并且将这两种分析统一起来,使现代社会转型在科学界定的基础上获得了符合人性与人类本质的诠释。从马克思对现代社会转型的分析框架出发,当代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基本内涵和根本任务是:在同一时空里,既要实现结构意义上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双重转型;又要实现社会主体形态意义上的“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人的自由个性”的双重转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