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西方审美主义文化、《圣经》文化经验以及以悲剧性的现代工业社会、激烈冲突的父母情感、母亲的甜蜜溺爱、弥漫的死亡阴影为主要元素的被抛入世的处身情境共同构成了D·H·劳伦斯先在性的存在领悟。这种先在性的存在领悟不仅决定了劳伦斯的创作意志和审美态度,而且也影响了他的生存之思的审美方式与审美内容。  相似文献   
2.
D·H·劳伦斯在中国的形象,从机械主义的叛徒,最有热情、最信任灵感的歌吟者、新浪漫主义小说家再到颓废文人、性爱小说家、现实主义者、女性主义者、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叉点上的代表,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变化过程,他在中国接受者的心中是一个说不尽的"哈姆莱特".这种复杂的变化过程从接受美学和阐释学的角度来考察,它实际上是中国接受者的"误读",是各种权力和社会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由读者的期待视野和阐释的历史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学校审美教育,以其相融性、整体性、生态性特质,优化完善人的内在本质,塑造完美的现代人格与心灵,促使审美主体以美学的思维缔造生活及生命世界,从而使审美主体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和高级智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