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代文人投身自然 ,实质上是一种由社会主体向自然主体的角色转换 ,这种角色转换表现为 4个层面 :在行为上诗酒山林、随遇皆乐 ;在心理上“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在思想上“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在感情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四个层面归结到一点 ,则是抒写山水 ,营造“心灵屋宇”。文人们在这些“心灵屋宇”中流泄的是真挚的情感 ,人生的顿悟和孤芳自赏的高洁品格  相似文献   
2.
<诗经·秦风·蒹葭>篇历来因其抒情主体的不确定性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游移性、朦胧性,而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理解.古代经学家们多持"怀人"之说."五四"以来学者又提出"恋情"说.本文从心理学层面重新解析<蒹葭>的主题,认为<蒹葭>是一首记梦诗,以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没有记梦诗的流行说法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3.
宋代文人的山水佳作 ,多维度地表现了他们“善适”自然、“取乐”自然的怡悦情怀。主体诗心与山水清音相契合 ,在亲和自然时不忘亲民劝农 ,在放情山水中砥砺高洁品性 ,从自然审美进向精神超越 ,从感悟自然进向探求真理 (包括推求物理和感悟哲理 ) ,实现了精神境界的层次性提升  相似文献   
4.
张保宁 《唐都学刊》2006,22(2):64-68
白描手法是李清照词作中最常用、最娴熟的艺术手法。李清照的词不仅用白描手法来抒发内在的情感,而且她的词的外在形式也是白描化的,这与她主张词要用典、铺叙等并不矛盾。李清照大量运用白描手法:善用动词白描,化静为动;善用叠字、叠句白描,情意缠绵;善用问字白描,语意深长;善用对话白描,形象逼真,善用本色语白描,亲切自然,填写出许多情真意切、哀惋动人的词作。她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其填词主张。  相似文献   
5.
张保宁 《唐都学刊》2010,26(1):91-95
在当代众多的陶渊明研究中,袁行霈先生可谓成果丰硕,自成一家。最突出的有四个方面:一是从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层面对陶渊明做了较全面的评价,提出了陶渊明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哲人的观点;二是对陶诗思想内容的考察提出了五大主题说;三是对陶渊明生平系年及陶集校注的考证研究成果卓著;四是在陶诗源流问题上辨清了钟嵘《诗品》"源出于应璩"的疑案。袁先生的陶渊明研究特色鲜明,如扎实的考证功底和详实可信的资料积累,对文本的悉心研读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人品研究和作品研究结合、艺术鉴赏和哲学思考研究结合的研究方法等,这些都将对后学者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张保宁 《唐都学刊》2011,27(3):119-120
诗、书、画三者,乃中国文人浸润灵魂之芳泽,亦是其抒写性情之才能,更是其艺术心智之结晶。凡为文人,诗、书、画之三技者,或擅其诗,或擅其书,或擅其画,诗、书、画三者兼而得之者,可视为通才——艺术创造方面的通才,而非今之所谓学问家者流所提倡的通才。  相似文献   
7.
张保宁 《唐都学刊》2012,28(3):125-126
无论在中国文学史还是批评史上,陶渊明无疑都是一位值得反复称道和深入探究的重要人物。他的衰变的家世、他的桃花源式的人生理想、他的五官三休的经历、归隐后的农耕生活,以及他的有关与菊、与酒、与琴等的民间传说,特别是他留下的诗与文,历朝  相似文献   
8.
“松桂”、“鸾风”、“桃李”三种意象在李白的咏物诗中最具象征性。诗人咏“松枝”以象征自己的高洁人格 ;描绘“鸾风”以表达自己的凌云之志 ;借“桃李”来讥刺趋炎附势的小人品格。这三种意象从正反两方面体现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9.
宋代文人的山水佳作,多维度地表现了他们“善适”自然、“取乐”自然的怡悦情怀。主体诗心与山水清音相契合,在亲和自然时不忘亲民劝农,在放情山水中砥砺高洁品性,从自然审美进向精神超越,从感悟自然进向探求真理(包括推求物理和感悟哲理),实现了精神境界的层次性提升。  相似文献   
10.
“诗言志”的思想是在上古丰富的诗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当时诗歌的理性总结。诗学史上对“诗言志”理论的理解有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由重志到重情,再到情志并举,体现了古代“诗言志”思想发展的过程。“诗言志”在今天仍有积极的诗学价值:首先写诗要解决言什么样的志,抒什么样的情的问题,这是诗歌写作是否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根本问题。其次要清楚诗歌以什么来言志抒情,诗作者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要在品格修养、生活修养和艺术修养三个方面下功夫。再次要懂得诗是神圣的,诗歌的节奏性和音乐性,是远古诗歌产生之初神圣性的符号遗存,它们是诗歌最原初的质素,因此对诗歌要有敬畏感。诗言志既要学会能俗能雅,还要善于向其它艺术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