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的”字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三个平面的学说对现代汉语中的“的”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并试图详尽地描写其功能。全文共分引言、三种性质不同的“的”、“的1”的句法功能、“的2”的语义功能、“的3”的语用功能、余论六部分。文章分析“的”字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删略变换,比较带“的”格式与不带“的”格式的异同,由此分离出“的”字的性质。论文提供了判别句法的“的”、语义的“的”和语用的“的”的形式标准。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从人力资源实践角度出发,对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仔细分析阐述了绩效考核的难点,并谈了解决绩效考核问题的解决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要地评述国内外一些学者的不同主题观,在确认主题和主语是不同概念的基础上,论述确立主题形式标志的必要性,然后评介陆俭明先生提出的三条形式标志,并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初步捉出主题的七条形式标志。  相似文献   
4.
语音与岐义     
1 通常所说的歧义,是指同一个句法结构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思。例如: (1) 我去上课 (2)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 小李的衣服做得好 (4) 对营业员的意见造成歧义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1)是由于词义不明确造成的,“上课”可以当“听课”讲,也可以当“讲课”讲;例(2)是句法结构不固定,“没有调查”可以是动宾关系,也可以是偏正关系;例(3)是语义关系含糊,“小李的衣服”可以理解为领属关系,也可以理解为非领属关系;例(4)是层次难以切分,可以分析为“对营业员的/意见”,也可以分析为“对/营业员的意见”。对于上述几种因素造成的歧义现象,我国学者已作过不少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不再论述。本文只拟就因语音形式不同而造成的歧义现象作个初步的探索,以期更加全面地认识汉语的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而在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不仅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而且可以充当状语,并是一种很常见的语法现象。例如:  相似文献   
6.
论对举格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零引言 0.1 对于对举格式,目前语言学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界说。为了便于本专题的研究,我们把对举格式规定为两个字数相等或相近、结构相同、语义相反相成的语句。 0.2 根据对举的构成形式,对举格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内部对举。如“有说有笑”,其中“有说”与“有笑”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构成对举。这种对举是在短语内部实现的;(2)外部对举。如“小王写钢笔,小赵写毛笔”,其中“小王写钢笔”与“小赵写毛笔”构成对举,这种对举是短语(或分句)与短语(或分句)之间的对举,是  相似文献   
7.
单双音节动作动词充当句法成分功能差异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1.1 单音节动作动词是全民族经常使用、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的基本词,而双音节动作动词大都产生较晚,是“五四”以后才大量出现的一种新兴词。二者功能不尽相同,但迄今为止,似未见有系统的论述。本文拟从充当句法成分的角度,考察单双音节动作动词的功能差异。  相似文献   
8.
试说连词“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来”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关于它的词性,目前语法界一致认为:一是用作动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等),二是用作助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等),三是用作衬字(如:《现代汉语词典》、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编《现代汉语虚词》等)。但是,还有一些“来”的用法与上述论断不尽相符。例如: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民企的快速发展,组织结构建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民企组织结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组织结构体系建设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40余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汉语的规范化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规范化工作未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尤为突出的是时至今日,社会用字仍然相当混乱,许多错字禁而不止,比比皆是,有损于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从而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就一些高频错字作一初步分析,进而提出根治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