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一种叙事方法,"戏仿"(Parody)指通过有意识地模仿小说文本的内容、形式特征,并将其运用到不适宜甚至相反的语境中,以达到对模仿对象的曲解、嘲讽和颠覆。如果将新时期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史分期,那么戏仿叙事始终在场,活跃在新时期以来的各个阶段。与此前戏仿叙事的零散化分布不同,新时期戏仿叙事呈现出"集束化"态势,且与新时期以来文化语境的快速转换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这一点,为我们从文学史高度梳理其动态进程提供了学理依据。据此,本文试图纵、横两个维度对新时期戏仿小说作出动态性、类型化分析。  相似文献   
2.
由"新神话主义"文化潮流直接诱发的"重述神话"项目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跨国写作运动不失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有效传播手段,也是对各民族国家自身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理解。中国的"重述神话"项目迄今已出版四部小说,这种处于文化消费时代的带有某些商业性质、功利目的的重写行为已不单纯是作家的"个人"的创造,它变成文化产业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消费时代厘清"重述神话"系列小说的文化属性,应参照文学史上经典的神话重写,分析当下重述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3.
戏仿(Parody)属于西方文论的范畴,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历代相传、不断演化,逐渐披上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色彩。它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渠道进入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戏仿作为一种文艺理论范畴和文学批评视角逐渐为文学家或批评家广泛接受并加以运用和研究。本文就戏仿研究中出现的多种观点或结论进行梳理,以期有助于戏仿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